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奪的意思、漏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奪的解釋

漏脫。《後漢書·黨锢傳·李膺》:“本謂 膺 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 唐 戴叔倫 《敬酬陸山人》詩之一:“當時漏奪無人問,出宰 東陽 笑殺君。”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況太守》:“譜傳皆有漏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òu duó,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解釋
    該詞主要指“漏脫、遺漏”,即因疏忽或意外導緻事物缺失或被遺漏。部分資料也提到其含有“失去、喪失” 的引申義,強調因外界因素或自身疏漏造成的損失。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漏”:原指液體或事物從縫隙中流失,引申為遺漏、疏忽;
    • “奪”:本義為搶奪,此處可理解為“被強行剝奪”或“意外失去”。
      兩字組合後,既包含被動失去(如漏脫名籍),也包含主動疏漏(如記錄遺漏)。
  2.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 《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記載:“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指因疏漏導緻名冊缺失);
    • 唐代戴叔倫詩句:“當時漏奪無人問”,描述因疏忽而未受關注的境遇。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唐代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奪》的意思

《漏奪》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洩漏被奪走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漏”和“奪”。

《漏奪》的部首和筆畫

“漏”字的部首是“氵”(水部),它有11個筆畫。而“奪”字的部首是“大”(大部),它有4個筆畫。

《漏奪》的來源

《漏奪》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字形和意義在曆史上并沒有太多變化。它可以用來描述水流洩漏或被搶奪的情況。

《漏奪》的繁體

《漏奪》的繁體字為「漏奪」。

古時候《漏奪》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漏奪》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漊奪」。

《漏奪》的例句

1. 暴雨過後,屋頂出現了一處漏奪,需要盡快修補。

2. 他被突然出現的強盜漏奪了錢包。

《漏奪》的組詞

1. 漏洞:指事物中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之處。

2. 奪取:指強行搶奪得到,奪走。

《漏奪》的近義詞

1. 洩露:指秘密或隱私被公開。

2. 奪取:指用武力或巧計搶奪得到。

《漏奪》的反義詞

1. 堵塞:指将通路或出口封閉或堵住。

2. 歸還:指把被奪走的東西還給原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