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trait of Malacca] 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長約1000公裡,最寬處約40公裡,航道最深處25米
馬六甲海峽是位于東南亞的重要國際水道,其名稱源于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以下是對其的詳細解釋:
馬六甲海峽介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呈東南—西北走向,全長約1080公裡,最寬處達370公裡,最窄處僅5.4公裡。它連接了太平洋的南海與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該海峽自古就是海上交通要道。公元4世紀起,阿拉伯商人經此将中國絲綢、瓷器運往歐洲。16世紀後,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殖民國家控制,二戰後歸沿岸國家共同管理。
目前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是國際公認的“黃金水道”和“海上生命線”。
海峽大部分水深25-200米,赤道無風帶使其常年風平浪靜,適合大型船舶通行。但狹窄航道易成為戰略封鎖點,引發地緣政治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或經濟數據,可查看相關來源的完整信息。
馬六甲海峽是指位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海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南中國海之間的一片海域,也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之一。
馬六甲海峽的拆分部首為:馬(馬部)、六(六部)、甲(甲部)、海(水部)、峽(山部)。
其中,馬的筆畫數為3,六的筆畫數為4,甲的筆畫數為5,海的筆畫數為9,峽的筆畫數為10。
馬六甲海峽一詞來源于馬來西亞的地名“馬六甲”。馬來西亞是該海峽所在地。
《馬六甲海峽》的繁體寫法為「馬六甲海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是馬六甲海峽的基本字義并未改變。因此,古時候對馬六甲海峽的漢字寫法仍然是一樣的。
1.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2. 船隻常常通過馬六甲海峽來往于印度洋和南中國海之間。
1. 馬六甲(地名,指位于馬來西亞的城市)
2. 馬六甲海峽國際大橋(連接馬六甲和印尼的橋梁)
3. 馬六甲海峽暢通計劃(旨在改善海峽航道的計劃)
馬六甲海峽的近義詞:馬六甲海域、馬六甲海道
馬六甲海峽的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