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六甲海峽的意思、馬六甲海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六甲海峽的解釋

[the Strait of Malacca] 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長約1000公裡,最寬處約40公裡,航道最深處25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國際航運咽喉要道,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公裡,最窄處僅2.8公裡。該名稱源于沿岸的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Melaka),曆史上因鄭和七下西洋均經此地而聞名。漢語詞典中将其定義為“東南亞溝通兩大洋的天然水道”,《辭海》進一步解釋其為“世界最繁忙海峽之一,承載全球1/4海運貿易”。

從地理特征看,海峽水深25-150米,東南端有新加坡海峽相接,形成完整的航運通道。地質學研究表明,該海峽屬于巽他大陸架構造,第四紀冰川消融後海水灌入形成現有形态。根據國際海事組織數據,每年約10萬艘船舶經此運輸石油、天然氣及大宗商品,承擔中國80%以上能源進口運輸任務。

曆史文獻記載顯示,公元7世紀唐代典籍已出現相關記載,明代《瀛涯勝覽》詳述鄭和船隊在此設立官廠的事迹。現代國際法層面,海峽適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過境通行制度,受沿岸三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共管。

網絡擴展解釋

馬六甲海峽是位于東南亞的重要國際水道,其名稱源于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以下是對其的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介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呈東南—西北走向,全長約1080公裡,最寬處達370公裡,最窄處僅5.4公裡。它連接了太平洋的南海與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二、曆史沿革

該海峽自古就是海上交通要道。公元4世紀起,阿拉伯商人經此将中國絲綢、瓷器運往歐洲。16世紀後,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殖民國家控制,二戰後歸沿岸國家共同管理。

三、管理現狀

目前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是國際公認的“黃金水道”和“海上生命線”。

四、戰略與經濟重要性

  1. 航運樞紐:全球約25%的海運貿易需經此海峽,每年通行船舶超5萬艘。
  2. 能源通道:東亞國家(如中國、日本)80%以上的石油進口依賴此航道,被稱為“生命線”。
  3. 經濟影響:沿岸國家(如新加坡)依靠港口經濟獲得巨大收益,若海峽受阻将導緻全球貿易成本激增。

五、通航特點

海峽大部分水深25-200米,赤道無風帶使其常年風平浪靜,適合大型船舶通行。但狹窄航道易成為戰略封鎖點,引發地緣政治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或經濟數據,可查看相關來源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阿保之勞白鹄扮鬼臉避難趨易炳如觀火波的疊加原理不多布雷餐松啖柏長寐朝巾刺審從孫大雅扶輪钿鳥跌卦鬥艶争妍獨視供承狗站官班厚德載福黃蒙蒙僵滞叫絕忌妒金剛骨禁酒可望不可及狂電奁匣嵺嵺裂弊蔺生鹿盧捋須馬夾門台鳴禽披闼巧對其道無由山狖山啄木石坼釋肩適可水關說談四白四鳥貪忌騰謗退過望鎮舞師遐步遐方絕壤響亮陷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