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戒的意思、後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戒的解釋

後人的鑒戒。《晉書·江統傳》:“亦罔不亡國喪宗,破家失身,丑名彰聞,以為後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戒”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角度進行解析:

  1. 字義分解 “後”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既指時間序列的後續(如《論語》"而後從之"),也含君主之義(《爾雅·釋诂》載"後者,君也")。“戒”本義指雙手持戈的警戒狀态(《說文解字》釋"戒,警也"),後引申為防備、告誡等義。

  2. 複合詞義 據《古漢語複合詞研究》(中華書局,2012)記載,“後+戒”結構屬偏正關系,可解讀為:

  1. 文獻用例 《資治通鑒·唐紀》有載:“先謀後戒,乃克有濟”,此處“後戒”強調在戰略部署後的警戒措施。清代《日知錄》則用其指代曆史經驗教訓的總結性警示。

  2.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應用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版)将其歸入曆史語詞範疇,建議在現代文本中使用時标注引號,如:“這種‘後戒’思維對風險管理具有啟示意義”。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具體使用建議結合語境。由于“後戒”屬低頻詞彙,使用時應确保上下文語義明晰。

網絡擴展解釋

“後戒”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後人的鑒戒,即通過前人的教訓警示後人避免重蹈覆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解釋
    “後戒”指後人應引以為戒的教訓或警示,強調通過曆史事件或前人經曆總結出的經驗,用于提醒未來避免類似錯誤。例如《晉書·江統傳》中提到“丑名彰聞,以為後戒”,說明将負面事例作為警示流傳給後人(、)。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江統傳》:“亦罔不亡國喪宗,破家失身,丑名彰聞,以為後戒。”文中通過列舉失敗案例,強調其作為後人教訓的意義(、)。

  3. 字義分解

    • 後:指時間或次序上的“未來”或“末尾”,如“日後”“後輩”等()。
    • 戒:本義為“防備、警惕”,引申為“教訓、規誡”,如“戒心”“戒嚴”()。
  4. 應用示例
    現代語境中,“後戒”可用于曆史研究、教育等領域,例如分析曆史事件時強調“以此為後戒”,或讨論個人行為時提醒“患病後戒酒需注意健康風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近義詞(如“前車之鑒”)或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傲雅白蓮池拔木保山市邊币撥捐鄽阓成價傳壻硯寸金竹索大盆地奠位地宮叮叮當當動不失時讀學扼險肥田草符文胳膊肘垢濁寒煤餄餎黃間僭用交訟基步解洗禮畿略謹酒跻堂羁寓坤後蘭石橑檐了脫良宰莅祚莫敖跑洋河賠贓破馬傾霣奇文日朘月減殺菌射雉師生石燭豎立順接私訪死腦瓜骨桃李節田家婦翫悅萎縮先花後果限役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