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鹽的一種。多産于西南、西北各地的鹽井、鹽池之中。大而青白,故稱。也稱戎鹽。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其為郡也,惟取赤土封書;其為州也,惟以青鹽換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我将這五千人做一頓饅頭餡……包殘餘肉把青鹽蘸。”《紅樓夢》第二一回:“ 寶玉 也不理他,忙忙的要青鹽擦了牙。” 沉從文 《邊城》:“油行屯桐油。鹽棧堆 四川 火井出的青鹽。”
(2).喻白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雪飄飄,雪飄飄,翠玉封梅萼,青鹽壓竹梢。”
青鹽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礦物鹽,其定義、用途和文化意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青鹽主要指從鹽湖或鹽池中直接開采或曬制的天然鹽,主成分為氯化鈉(NaCl),因含微量礦物元素(如鉀、鎂、鈣等)而呈現青白、灰綠等色澤。主要産自中國青海、西南及西北地區,故又稱“湖鹽”“岩鹽”或“戎鹽”。
現代青鹽多指青海省特産鹽,其氯化鈉含量高達96%以上,兼具鹹香純正的特點。如需更詳細礦物成分或曆史記載,可參考地質學或中醫藥典籍。
青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青”和“鹽”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青”字的拆分部首為“靑”,共有8畫;“鹽”字的拆分部首為“皿”,共有9畫。
“青鹽”是古代對于鹽的一種稱呼,主要指未經過加工的、保持原始顔色或未成熟的鹽,常見于鹽場或鹽湖。
繁體的寫法為「青鹽」。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青”字在金文中寫為「青」,在篆文中寫為「靑」。而“鹽”字在金文中寫為「盦」,在篆文中寫為「鹽」。
1. 這些青鹽是從海中提取的。
2. 相傳古時的青鹽是非常珍貴的商品。
青鹽海、青鹽場、青鹽湖等。
海鹽、食鹽、粗鹽。
白鹽、細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