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言的意思、切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言的解釋

猶直言。《漢書·成帝紀》:“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漢 劉向 《說苑·貴德》:“忠良切言,皆鬱於胸。”《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時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語中設六事以禁切言者。” 清 馮定遠 《鈍吟雜錄》:“詩之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輕重無準,唯在達其志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切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直言,指坦率、懇切的言論,常用于表達勸谏或忠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切言”讀作qiē yán,意為直接而懇切的言辭,強調言語的真實性和針對性。例如《漢書·成帝紀》中記載:“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即希望通過直言和良策來彌補君主的不足。

  2. 文獻例證與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中,“切言”多用于勸谏或表達忠良之論。如劉向《說苑·貴德》提到“忠良切言,皆鬱於胸”,指忠臣的直言被壓抑。
    • 宋代《續資治通鑒》中記載,大臣曾通過诏令限制“切言者”,側面反映直言在政治中的敏感性。
  3. 語言結構與延伸含義

    • 從構詞看,“切”為左右結構,含“急切、切實”之意;“言”為獨體字,指言語,組合後強調言辭的懇切性。
    • 部分文獻中,“切言”也被引申為“適切之言語”,即符合實際需求的言論(如《漢書》用例)。

“切言”是漢語中表達直言、忠告的書面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體現語言的文化深度與勸谏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言》的意思

《切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言辭尖銳、切中要害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切言》這個詞由“刀”和“言”兩個部首組成。刀部為左邊的部分,言部為右邊的部分。

刀部的筆畫數為2,言部的筆畫數為7,加起來就是《切言》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切言》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華夏文明中的《詩經》中,其中的一首《小雅·采茞》寫道:“無言以對,心焉如之何。”這裡的“無言以對”即為最早使用《切言》這一詞的文獻之一。

繁體

《切言》的繁體字為「切言」,與簡體字形式基本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刀部在上方,言部在下方,字形如下:

□ □

此為古代《切言》的字形寫法。

例句

1. 他的《切言》讓所有聽衆都為之驚訝。

2. 我們需要用《切言》告訴他們真相。

3. 她的《切言》讓對方無地自容。

組詞

在日常漢字使用中,我們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來使用《切言》:

1. 争切言者:指内容尖銳、言辭激烈争論的人。

2. 切言論:指切中要害的言論。

3. 切言批評:指尖銳而切中要害的批評。

近義詞

與《切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鋒芒:尖銳的辭藻和觀點。

2. 毒舌:指言辭尖刻的人。

3. 刻薄:指刻意傷害他人的言辭和行為。

反義詞

與《切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委婉:指言語柔和,繞彎子表達。

2. 圓滑:指巧妙而不失機智的言辭。

3. 暧昧:指言辭具有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