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廟祀的意思、廟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廟祀的解釋

(1).即太祝。為 漢 代太常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祝為祠祀, 武帝 太初 元年更曰廟祀。”

(2).立廟奉祀。 唐 元稹 《告祀曾祖父》:“ 唐 制:位五品皆廟祀。” 宋 曾鞏 《為人後議》:“號位不敢以非禮有加也,廟祀不敢以非禮有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廟祀”的詞義,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作為官職名稱

  1. 曆史沿革
    廟祀是漢代官職名,屬于太常(掌管宗廟禮儀的機構)屬官。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該官職名稱曾經曆兩次變更: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将“太祝”改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再次更名為“廟祀”。

  2. 職能
    主要負責宗廟祭祀活動,如主持儀式、誦讀祝詞等,屬于禮制體系中的重要職位。

二、作為祭祀行為

  1. 定義與形式
    指在廟宇中進行的祭祀活動,包括祭奠神明、祖先,以及燃香祈福等儀式,體現了古人對神靈和先人的敬畏與追思。

  2. 制度規範

    • 唐代規定:官員品級達五品以上者可立廟祭祀祖先(出自元稹《告祀曾祖父》)。
    • 宋代曾鞏在《為人後議》中強調廟祀需遵循禮制,不可逾越等級。

補充說明

“廟”的本義為宗廟(供奉祖先的場所),其建築形制有“前廟後寝”的特點(《禮記·月令》注),與“祀”結合後衍生出祭祀職能與禮儀的雙重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廟祀的意思

廟祀是指供奉神靈并進行祭祀的活動。這一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廟”和“祀”。廟指的是供奉神靈的建築物,祀則表示祭祀儀式。

廟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廟:拆分部首為廣,總共有9個筆畫。

祀:拆分部首為示,總共有8個筆畫。

廟祀的來源

廟祀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屬于古代漢族文化的一部分。廟祀在中國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視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廟祀的繁體寫法

廟祀的繁體寫法為廟祀。

廟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廟的古時漢字寫法為廟,祀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祀。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因此廟和祀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

廟祀的例句

1. 我們每年都會參加村廟的廟祀活動,向神靈祈福。

2. 這座廟宇是專門用來舉行皇家廟祀儀式的。

廟祀的組詞

廟宇、祭廟、古廟、廟堂、祖廟

廟祀的近義詞

祭祀、供奉、宗教儀式

廟祀的反義詞

無神論、無宗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