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蕎麥的意思、蕎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蕎麥的解釋

1.荞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蕎麥(qiáomài)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蕎麥”指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Fagopyrum esculentum),屬蓼科。其籽實呈三角形,可磨粉食用,莖稈常呈紅色,花白色或淡紅色。在中國北方、日本等地廣泛種植,是重要的雜糧作物。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株高約30-90厘米,莖直立分枝;葉互生,心形或箭形;花簇生,花期短,通常自花不育,依賴昆蟲傳粉。
  2. 生長習性:耐貧瘠土壤,生長期短(約70-90天),適應溫帶氣候,常見于高海拔地區。

三、詞源與命名

“蕎”由“艹”(草字頭)與“喬”(高聳)構成,形容其植株形态;“麥”因籽實類麥粒而得名。古稱“烏麥”“花荞”,《本草綱目》載:“荞麥南北皆有,立秋前後下種,八九月收刈”。

四、文化與社會應用

  1. 食用價值:籽實富含蘆丁、膳食纖維及蛋白質,可制面條、饸饹、涼粉等傳統食品。
  2. 藥用記載:《食療本草》稱其“實腸胃,益氣力”;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抗氧化、降血糖功效。
  3. 生态作用:作為綠肥或蜜源植物,荞麥花蜜是優質蜂蜜來源。

五、相關詞彙延伸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5卷. 科學出版社.
  3. 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 明代.
  4. 孟诜.《食療本草》. 唐代.

網絡擴展解釋

“蕎麥”(即“荞麥”)是蓼科荞麥屬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1. 形态特征

    • 莖:高度約60-90厘米,略帶紅色。
    • 葉:互生,呈心髒形三角形,具長柄和鞘狀托葉。
    • 花:夏秋季開放,白色或淡紅色,白居易曾以“月明蕎麥花如雪”形容其繁盛景象。
    • 果實:瘦果呈三角形且帶棱,黑色,故别稱“棱子”。
  2. 産地與分布
    原産于中亞及東印度地區,現廣泛栽培于溫帶國家。

二、用途與文化意義

  1. 經濟價值

    • 子實可磨粉制成面條、面食,或用于釀造醬油。
    • 兼具藥用功能,傳統醫學中常用于清熱解毒等。
  2. 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村夜》中以荞麥花比喻雪景,體現其觀賞性及文化意蘊。

三、詞語擴展

“荞麥”一詞既可指代植物整體,也可特指其子實。現代飲食中,荞麥因富含膳食纖維和營養,被視為健康粗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栽培技術或具體藥用方劑,建議查閱農業或中醫藥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辦暗短巴巴兒的把拏半月談表函搏風采芝掣闆趁魚串道噇吃辭訣詞職大器晚成打問訊雕坊砥行立名東溟發喬朏晨鳳葆風景不殊佛座剛镞管區瑰材詭挂固陰浩浩亨彪恨事滑雕環鋸解鬭進奉船九九歸原磼礏橘實慨喟跨下辱苦工枯竭蘆哨馬哈蜜語骈趾平西破口大駡诮侮清越睿意少甚生設詩賦收入完熟無幽不燭仙霞嶺獬豸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