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韬逢雌虎的意思、崔韬逢雌虎的詳細解釋
崔韬逢雌虎的解釋
唐 代傳說。《太平廣記》卷四三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 蒲州 人 崔韬 ,旅途中遇一虎怪,脫皮變為美女,與 韬 同寝, 韬 暗将虎皮投入井中,攜女而歸。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也不是 崔韜 逢雌虎,也不是 鄭子 遇妖狐。”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 鄭子 遇妖狐, 崔韜 逢雌虎。那大曲内盡是寒儒,想知今曉古人家女,都待與秀才每為夫婦。”
網絡擴展解釋
“崔韬逢雌虎”是一個源自唐代傳說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故事來源
該典故出自唐代薛用弱《集異記》,後被收錄于《太平廣記》卷四三三。故事講述蒲州人崔韬在旅途中遇到一隻雌虎,虎怪脫去皮毛化為美女,與崔韬同寝。崔韬暗中将虎皮投入井中,攜女子歸家。多年後,女子發現虎皮後重新披上,恢複虎形并吃掉崔韬父子,最終逃離。
二、基本含義
比喻遇到強大而危險的對手或難以應對的困境。因故事中雌虎化人後暗藏兇險,後多引申為表面美好實則暗含危機的事物。
三、文學應用
元代關漢卿在雜劇《杜蕊娘智賞金線池》中曾引用此典:“鄭六遇妖狐,崔韬逢雌虎,那大曲内盡是寒儒。” 此處借典故諷刺文人幻想與異類結緣的虛妄,凸顯其文學隱喻功能。
四、使用場景
- 形容遭遇僞裝成善意的危險(如商業陷阱、人際欺騙);
- 比喻面對強大對手時的無力感(如競争、博弈場景);
- 文學創作中用于指代人妖殊途的奇幻情節。
注:部分資料誤将典故出處标注為《左傳》,實為唐代傳奇。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崔韬逢雌虎》是一個中文成語,意思是形容人遇到對自己不利或者具有強勢的對手時,顯得無比膽怯和驚慌失措。
根據《說文解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析,讀作《崔韬逢雌虎》的四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山火虍阝,其中山和火屬于部首,虍是獨體字,阝是旁加筆。總共的筆畫數依次為3畫、4畫、6畫、5畫。
《崔韬逢雌虎》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出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戰國策》,講述了一個人叫崔韬的故事。崔韬在一次狩獵中不慎遇到了一隻雌虎,恐懼萬分,然而雌虎卻隻是靜靜地望着他,并沒有發動攻擊。這個故事被後人形容為人在面對強大勢力時的心理表現。
在繁體中文中,成語《崔韬逢雌虎》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相比略有不同,但成語《崔韬逢雌虎》的字形寫法基本保持一緻。不同的是古代漢字的結構和書寫方式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意思和拼音讀音一樣。
這是幾個使用《崔韬逢雌虎》的例句:
1. 他一聽到對手是這家公司,頓時感到像《崔韬逢雌虎》一樣毫無膽量。
2. 當他發現自己要面對這個問題時,感到如同《崔韬逢雌虎》一般心生恐懼。
一些與《崔韬逢雌虎》相關的組詞包括:“膽怯”、“恐懼”等,因為這些詞彙也都表示害怕的狀态或情緒。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根據情境來進行選擇,沒有固定的詞彙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