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夏的意思、苦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夏的解釋

指夏天食量減少,身體消瘦。有的地區叫疰夏(zhùxià)。苦夏就是指在進入夏季後由于氣溫升高,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較其他季節明顯減少并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苦夏其實并不是病,不過嚴重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利于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消除苦夏症狀。所以,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夏是夏季因高溫、濕度等氣候因素引發的身體不適現象,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症狀

苦夏指夏季氣溫升高後,人體出現食欲減退、低熱(37℃-37.4℃)、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的綜合表現。部分人群還會伴隨煩躁、頭暈、胸悶等反應。

二、成因機制

  1. 氣候因素:高溫高濕導緻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體溫調節和消化液分泌。
  2. 生理失衡:大量出汗造成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引發身體代謝紊亂。
  3. 中醫角度:屬于“暑傷氣”範疇,濕熱困脾導緻脾胃功能減弱。

三、應對措施

  1. 飲食調節:多食瓜果、清淡易消化食物,補充水分和礦物質。
  2. 作息管理: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吹空調,午間適當休息。
  3. 輔助治療:嚴重者可遵醫囑服用維生素B、C調節神經功能。
  4. 中醫調理:通過健脾祛濕類中藥或食療改善體質。

四、特别說明

苦夏并非疾病,而是功能性失調。若症狀持續加重或伴隨高熱,需警惕中暑或其他器質性疾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夏

苦夏是由“苦”和“夏”兩個字組成,是一個形容詞詞組。它的意思是盛夏時節極其炎熱、悶熱而令人感到苦悶和難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苦”字的部首是“艹”,共有8個筆畫;“夏”字的部首是“夂”,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苦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繁體字裡的寫法是「枯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苦夏的字形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苦字的舊寫法是「苦」;夏字的舊寫法是「夓」。

例句

1. 在苦夏的陽光下,人們隻能躲進空調房裡避暑。

2. 汗水濕透了他的衣服,他忍受着苦夏的炎熱努力工作。

組詞

夏熱、夏季、苦悶、炎熱、難受、烈日、熱浪

近義詞

酷暑、酷熱、酷烈、悶熱、炎炎

反義詞

涼爽、清涼、宜人、宜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