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同意、贊賞。《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張老婆兒 一旁看了,也不住的點頭咂嘴。” 老舍 《二馬》第一段一:“站在國旗下面聽講的……點頭咂嘴的嘟囔着:‘對了!’‘可不是!’”
拼音:diǎn tóu zā zuǐ
結構:四字聯合式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或褒義,多用于表達認同或贊賞。
表示通過點頭和咂嘴的動作,表達對某事的贊同、認可或欣賞。常用于描述旁觀者因滿意而流露出的神态。
動作與含義
典型用例
使用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兒女英雄傳》《二馬》等經典作品。
《點頭咂嘴》是一個成語,表示嘴唇動了動、發出聲音,但并未真正說話。用來形容言辭含混、模棱兩可或說話不明确的情況。
《點頭咂嘴》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為言部和口部,共有17個筆畫。
據考證,《點頭咂嘴》一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此書是一部集合了許多傳說、神話與奇聞轶事的短篇小說集,其中用到了許多成語,《點頭咂嘴》就是其中之一。
繁體字為「點頭咂嘴」。
在古時候,「咂」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由「口」字旁邊加上「到」字旁表示。類似地,「嘴」字的古代寫法是由「口」字旁加上「觜」字旁表示。
他明明知道答案,卻隻是點頭咂嘴。
相關的組詞有:點頭哈腰、咂舌頭、嘴硬心軟等。
近義詞有: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暧昧不清。
反義詞為:明确直接、坦白無疑、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