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醵的意思、科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醵的解釋

謂科征聚斂。《舊五代史·晉書·鄭阮傳》:“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主要含義指按田畝或人丁分攤錢物(尤指聚飲費用),屬于賦稅或民間集資的特定形式。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義分解

    • 本義為“品類”“等級”,引申為按類别征收或攤派。《說文解字》釋:“科,程也”,指條律、标準。在賦稅語境中特指按田畝、人丁等标準征收錢糧(如“科稅”“科配”)。
    • 本義為湊錢聚飲。《說文解字》載:“醵,會飲酒也”,後泛指衆人集資(如“醵金”“醵資”)。

組合義:“科醵”即按既定标準(如田畝數)分攤集資款項,尤指為聚飲或公共事務籌款。


二、文獻用例與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宋元史籍,反映古代民間賦役或集體活動的籌資方式:

例1:宋代地方祭祀或宴飲時,常按戶等“科醵”錢物。

《宋史·食貨志》載:“凡祭祀、宴集,多科醵于民。”

例2:元代《通制條格》提及地方官吏借“科醵”之名濫征雜稅:“禁擾民科醵,以蘇民力。”


三、現代適用性

“科醵”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史學論述。其概念近似于“攤派”“集資”,但更強調按既定标準均攤的特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第8卷第112頁。

    (釋義:按田畝或人丁分攤聚飲費用。)

  2.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3. 《通制條格校注》,中華書局,2001年。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網絡擴展解釋

“科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析


二、引證解釋

《舊五代史·晉書·鄭阮傳》記載:“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


三、結構分析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其含義與現代“攤派”“苛捐雜稅”有一定相似性,但更具曆史特定性。


五、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研究,建議查閱《舊五代史》原文或古代賦稅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故重遷柏亮父保密通信冰糖赤鈔充氧愁擾踳訛代解單利定僧頓教飯器俸資符檄高陽公子羹臛躬斂光盤行動貴遠鄙近過隙寒杵行幾互備靖約就學開樽克盡孔瘁來哚陵舃盧都子螺钹露香馬鞭鬧宗派捏訣拗強陪賞牽挂啓蕃窮通欺人眼目齊天大聖羣島纴器啬術善意生米世交松醪肅奉碎役俗儒鐵色兔頭僞軍無可諱言香山西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