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馬尾羅 ”。
“馬尾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馬尾蘿”拼音為mǎ yǐ luó,是“馬尾羅”的異寫形式。核心含義指以馬尾或馬鬃為篩絹制成的篩子,主要用于篩選精細物質(如面粉、醬料等)。例如北魏《齊民要術》記載:“馬尾羅彌好”,說明其作為工具在古代工藝中的實用性。
部分資料(如)提到“馬尾羅”可形容長發或馬尾辮隨風飄揚的姿态,引申為自由奔放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為文學化表達或誤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農書《齊民要術》等原始文獻。
《馬尾蘿》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植物名。它是指一種形狀酷似馬尾的植物,又稱為“飛燕草”,屬于蘿藦科植物。
《馬尾蘿》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馬(馬部)、尾(尾部)、艹(艸部)
它的總筆畫數為18劃。
《馬尾蘿》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記載,它通常是用中文拼音ma wei luo來表達。在繁體字中,這個詞是「馬尾蘿」。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馬尾蘿》在古代常被寫作「馬尾蘿」,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被簡化成了「馬尾蘿」。
1. 這種馬尾蘿花朵小巧玲珑,很適合用來觀賞。
2. 花壇裡的馬尾蘿叢生得非常茂盛。
組詞:馬尾蘿地、馬尾蘿葉、馬尾蘿根
近義詞:飛燕草、馬尾草
反義詞:鸢尾花、玫瑰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