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禮賢下士。《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 周公 旦 ,父 文 兄 武 ,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 周 道以隆,天下歸德。”參見“ 握髮吐哺 ”。
“揮沐吐餐”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形容禮賢下士、重視人才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洗頭時揮去水珠,吃飯時吐出食物”,比喻為接待賢士而中斷日常瑣事,體現對人才的極度重視。其核心含義是禮賢下士。
出處與典故
源自《韓詩外傳》和《後漢書》的記載:
結構與用法
近義表達
與“握發吐哺”同義,均出自周公典故。
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生活富足無憂”,但主流文獻及權威詞典均以“禮賢下士”為正确釋義,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出處。
揮沐吐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揮”、“沐”、“吐”、“餐”四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揮沐吐餐一詞的來源尚無确切記載,但可以猜測其含義。揮沐是指用手或手帕撣去面上的水,來幹臉;吐餐是指吐出來的東西為食品或飯菜。
繁體:
揮沐吐餐的繁體字形為「揮沐吐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揮沐吐餐這個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但具體的寫法已難以考究。
例句:
1. 在宴會上,他揮沐吐餐,大方得體。
2. 這頓午餐真是豐盛,我吃得津津有味。
組詞:
1. 吐露: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傾吐出來。
2. 吐氣揚眉:形容怒氣沖天,表現得怒目而視。
3. 千呼萬吐:形容傾聽了許多人的意見或忏悔了許多次的過失。
近義詞:
1. 吃飯:進食的意思。
2. 進餐:用餐,進食。
3. 用膳:用餐,進食。
反義詞:
1. 禁食:不吃飯,忌口。
2. 絕食:完全停止進食。
3. 饑餓: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而感到非常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