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整饬使氣氛嚴肅。 前蜀 杜光庭 《胡賢常侍安宅醮詞》:“是敢肅嚴庭宇,恭啟法壇,請靈寶符文,按太玄科典,降延真聖,被露懇誠。”
肅嚴(sù y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莊重色彩的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莊重威嚴
形容氛圍、場合或人的神态嚴肅而令人敬畏。常用于描述儀式、典禮或重要場合的鄭重氣氛。
例:《後漢書·禮儀志》載「宗廟祭祀,儀仗肅嚴」,體現祭祀儀式的莊重氛圍。
整饬嚴謹
強調秩序井然、紀律嚴明的狀态,多用于形容軍隊、法度或管理制度。
例: 宋代李綱《靖康傳信錄》中「軍容肅嚴,號令分明」,描述軍隊紀律嚴整。
肅穆清冷
指環境寂靜冷清,帶有蕭瑟感,多見于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或場景的描寫。
例: 清代納蘭性德詞「夜寒驚起,四顧肅嚴」,渲染冬夜的蕭瑟寂靜。
「肅」本義為「恭敬」(《說文解字》:「持事振敬也」),「嚴」意為緊密、威嚴(《爾雅》:「矜莊貌」)。二字疊加強化莊重感。
唐代已見「肅嚴」入詩,如賈島「殿閣肅嚴山月冷」;明清小說廣泛用于描述官場與軍事場景。
肅穆、莊嚴、森嚴、整肅
辨析:「肅穆」側重靜穆感,「肅嚴」更強調威嚴與秩序。
喧鬧、輕浮、散漫、隨意
收錄「肅嚴」詞條,釋義為「嚴肅莊重;整饬嚴格」。
标注「肅嚴」屬書面語,釋義「嚴肅而莊重」。
收錄古籍及現代文學用例30餘條,如茅盾《子夜》:「客廳裡肅嚴無聲」。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及古典文獻用例,未引用網頁來源以保障信息準确性。
“肅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整饬使環境或氛圍變得莊重、嚴肅。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肅嚴”由“肅”和“嚴”組成:
典型用法
多用于描述儀式、場合或人際關系的正式性,例如:
“是敢肅嚴庭宇,恭啟法壇。”(前蜀·杜光庭《胡賢常侍安宅醮詞》)
此句指通過整理庭院、法壇,使環境莊重以迎接神明。
曆史文獻引用
常見于宗教或禮儀文本,如道教醮詞中,體現對儀式的鄭重态度。
現代用法擴展
可引申至嚴肅的場合或嚴格的管理,例如:
“霍去秉父子斂聲屏氣,恭肅嚴整。”(查字典例句)
此處形容人物态度莊重,氛圍嚴謹。
“肅嚴”更強調通過行動或規範達到嚴肅效果,常見于正式文本或特定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報主璧泉補圓長毛絨癡頑寵服沖遠抽換愁戚辭讓凋胡風裳風沙負乘緻寇幅巾艴然敷藻改朔媾和貴地歸休駭心寒悴黃金牙歡說彙演降叛檻羊金藟禁末救世濟民巨憝連鴻禮門林宗巾流湯滴水屢空彷摹陪決巧計耆阇崛山切踦散絮轖駕色叫沙鼎聲技絲弦踏門鲦鰤徒語宛欵尾腔魏征西溫州雜劇獻善笑容瞎說亂道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