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槵子的意思、木槵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槵子的解釋

亦作“ 木患子 ”。1.高大喬木,枝葉似椿,果實和皮可制澡藥,去垢同于肥皂。果核圓而堅,黑如漆珠,可作念珠。又名油珠子、菩提子、無患子。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

(2).指此種植物的果核或果實。《法苑珠林》卷四六:“若欲滅煩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常以自隨。”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龍眼之樹如荔枝……核如木槵子而不堅。”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家君嘗手植核於小圃……三歲高二丈許。始實,初如菉豆,凡兩月漸大,有堕地者,視之,木患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讓皁角。核則人以為念珠者。”

(3).借指念珠。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臯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徒然木槵子,碌碌鏗指爪。”亦省稱“ 木槵 ”。 明 屠隆 《昙花記·夫人内修》:“莊嚴七寶,木槵對軍持,同向蒲6*團禮六時。”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木槵子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木槵子(學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植物名稱,現多稱為"無患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六卷第123頁解釋,木槵子指無患子科落葉喬木的成熟果實,其名源自佛教典籍《木槵子經》,因古人常用其種子制作念珠而得名。

該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果實呈黃褐色球形,表面有皺紋,内含黑色堅硬種子。《本草綱目·木部》記載:"槵子生高山中,樹甚高大,枝葉皆似椿,五六月開白花,結莢如刀豆,實大如彈丸,堅黑如檀"(引自《中國植物志》第43卷)。

  2. 文化意義:自唐代起就被佛教用作念珠材料,《佛說木槵子經》載:"若欲滅煩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常自隨身"(大正藏第17冊)。宋代《圖經本草》稱其為"菩提子",成為宗教法器的象征符號。

  3. 實用價值:果皮含天然皂苷,明代《救荒本草》記載"其子可作浣垢丸",古代用作天然洗滌劑。現代研究證實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等藥理作用(《中華本草》第3冊)。

該詞條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古稱",建議現代使用以"無患子"為規範名稱。相關研究可參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編纂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2卷,以及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中關于佛教植物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木槵子(又稱木患子、無患子)是一種無患子科落葉喬木,其名稱和用途在曆史文獻與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木槵子學名Sapindus mukorossi,樹高可達15-20米,樹皮灰白色且平滑,偶數羽狀複葉對生,初夏開黃色小花,核果近球形,直徑1-2厘米,成熟後呈黑色且堅硬如漆珠。其種子因質地堅硬,難以擊碎,甚至摔落後仍完好無損,被稱為“秉天地日月之精氣而生”。

二、實用價值

  1. 藥用與清潔
    果實和樹皮可制澡藥,去污效果類似肥皂(《本草綱目》記載)。
  2. 工藝用途
    果核常用于制作佛珠,因耐用且手感佳,清代文獻《隨園詩話》提及椰殼、木槵子等材質佛珠的流行。

三、佛教文化意義

在《木槵子經》中,佛陀曾指導波流離王用木槵子制作108顆念珠,以助修行者滅除煩惱、斷除業障。後世佛教徒沿用此傳統,将其視為“秉承佛陀教誨”的象征,并賦予避邪寓意(如制打鬼棒)。

四、别稱與文獻記載

木槵子别名包括油珠子、菩提子等,古籍如《嶺表錄異》《法苑珠林》均提及其實用與宗教功能。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曆史考據,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佛教經典《木槵子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拜伏敗好疤瘌眼兒包幹包頭砭劑長計遠慮超遠稱蕃純仁村筋翢翢登岸點呈低速赗吊風領岡仁波齊峰幹讬鈎曲寒夢宏贊懷藏茴香簡撮江沲嘉壯錦翰卷擄掘藏蹶撒苴茅孔雀東南飛虧替老來子樂觀淩持馬八二眇蹇年弟猊坐平頭數貧铗擗踴潛迹清夜扪心栖栖遑遑日落千丈神奧沈痼獅泉河鎮酸乳算沙抟空損撤鎖伏闆通個土質委填喔咿嚅唲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