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青菓 ”。鮮果,應時果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社會》:“每遇神聖誕日,諸行市戶,俱有社會迎獻不一。如府第内官,以馬為社……青果行獻時果社。”《宋史·五行志一下》:“ 宣和 六年,都城有賣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
(2).橄榄的别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橄榄》:“此果雖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黃者不堪,病物也。” 吳組缃 《山洪》六:“澆薄多皺的腮皮一邊臌起,像含着個青果在口裡。”
青果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包括以下兩類:
鮮果/應時果品
指新鮮或當季的水果,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宋代《夢粱錄》記載的“青果行獻時果社”,即指經營應季水果的行業。
橄榄的别稱
因橄榄果實成熟時仍為青綠色,故得名“青果”。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明确記載:“此果雖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植物學屬性
青果為橄榄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米,果實呈紡錘形,兩端鈍尖,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果肉質硬,味澀而回甘。
藥食同源價值
文化寓意
古稱“谏果”“忠果”,因其初嘗苦澀、回味甘甜,被用來比喻忠言逆耳。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或藥理研究,可參考《本草綱目》《開寶本草》及藥典資料。
青果,是一個漢字詞語,多指成熟果實未變色的狀态,也可以用來表示初具雛形未成熟的事物。
青果的部首是青字的部首⺣(絲字底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4劃。
青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大塊颡餅,河間俎豆,與天地參參焉。”這裡的俎豆可以理解為青果的意思。
青果的繁體寫法為「靑果」。
在古代漢字中,青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青果的字形為「青果」,并沒有「靑果」的寫法。
1. 她摘下了樹上的青果,放在籃子裡帶回家。
2. 這個項目還隻是青果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發。
青果的相關詞彙有:青果子、青果園、青果樹等。
近義詞:成熟果實、未熟、初具雛形
反義詞:熟果、成熟、完全形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