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easing to the eye] 看着舒服;順眼;看中
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6*汗6*藥與他吃了便死。——《水浒傳》
(1).看;進入視野。 唐 杜甫 《庭草》詩:“ 楚 草經寒碧,庭春入眼明。” 宋 陸遊 《縱筆》詩:“關心惟酒盞,入眼獨漁舟。” 明 汪道昆 《五湖遊》:“淡粧濃抹,意态由來畫不成;妍笑工顰,入眼平生未曾有。”
(2).中看;看得上。 宋 歐陽修 《與王懿敏公》:“ 蜀 中碑文,雖古碑斷缺,僅有字者,皆打取來。如今秪見此等物,粗有心情,餘皆不入眼也。” 汪仲賢 《好兒子》:“我試了幾次,自己看看總覺得不入眼,屢屢把稿本撕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入眼漢語 快速查詢。
“入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進入視野或被看到
指事物或景象映入眼簾,強調視覺上的感知。
例句:
中看、看得上
形容事物符合審美或心理預期,帶有主觀認可的含義。
例句: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辭海等權威來源()。
入眼是一個成語,形容事物引人注目,令人注意。它可以用來形容外觀、内容或者形象。如:這件衣服色彩鮮豔,款式獨特,一入眼就讓人心動。
入(ru4)是一部首,表示進入;眼(yan3)是另一個部首,表示視覺感知。入的部首是人,有2畫;眼的部首是目,有5畫。
入眼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周南·桃夭》:“滿園筍苗碧且紅,其中綠竹入眼。”這裡的入眼是形容綠竹的顔色清新、眼前一亮的意思。
入眼的繁體字為「入眼」,音讀為rù yǎn。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變化。入眼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入」和「睑」。睑是眼皮的意思,「入睑」的意思就是進入眼睛的眼皮,引申為引人注目。
1. 這幅畫色彩明亮,構思新穎,一看就入眼。
2. 這個房間的裝飾非常簡潔,一下子就入眼。
3.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得很精美,吸引力十足,一入眼就能讓人産生購買的欲望。
形容詞:入目、入耳、入口、入神、入迷、入勝
名詞:入口、入境、入選、入學
引人注目、吸引人、惹人注意、顯眼
不起眼、不引人注意、不顯眼、不吸引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