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兒童。 明 李東陽 《陳司空之南京例贈》詩之一:“兼喜故園衣錦地,幾多髦稚擁歸幢。”
“髦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尋。結合權威辭書與文獻記載,其釋義如下:
髦稚(máo zhì)指幼年時期或童年階段,強調年齡幼小、尚未成年的狀态。
二字連用,構成同義複合詞,強化“年幼”之義。
《詩經》關聯語境
雖未直接出現“髦稚”,但“髦”在《詩經·小雅·甫田》中與兒童關聯:“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鄭玄箋釋“髦”為“俊也”,但後世注家亦聯繫其本義,引申指年少才俊。
來源:《毛詩正義》卷十四
漢唐文獻用例
漢代《釋名·釋長幼》以“髦”指代孩童:“兒生三月,翦髮爲鬌……垂於眉角,謂之髦。” 唐代《通典》載“髦稚”指幼童群體:“恤髦稚以恻隱。”
來源:《釋名》疏證(中華經典古籍庫)
明清小說中的演變
清代《聊齋志異·嬰甯》用“垂髫撚帶,拈花含笑”描繪少女稚态,其中“垂髫”與“髦”同源,印證“髦稚”隱含的童年意象。
來源:《聊齋志異》校注本(國學大師網)
《漢語大詞典》(第12卷):
“髦稚:指幼童。髦,幼髮;稚,幼小。”
來源:漢語大詞典(中國知網工具書庫)
《辭源》(修訂本):
釋“髦”為“古代未成年男子下垂至眉的短發”,并引《禮記·内則》“拂髦,總角”佐證其與童齡關聯。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線上版
需區别于近義詞:
“髦稚”為古漢語中對幼年時期的雅稱,其釋義植根于字源演變與曆代文獻,現代雖罕用,但仍見于古典文學與曆史研究領域。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字典》或《故訓彙纂》獲取字形流變細節。
“髦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áo zhì”,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得出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引申含義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6)僅重複基本釋義,未提供額外信息,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來源(如、2、3)的解讀。
诐谒不順氣倉狗昌逸朝生塵幻稱體赤臭刀币剁肉風聲鶴唳改革梗直公該貫跤漢厫诃奪紅燈緑酒忽剌渾渾沈沈火屑矯诏訣絕劇暑舉選魁躔痨傷勞逸壘浪龍拜龍天履險蹈危卯酉梅天萌通民賊魔合羅女戎洽博多聞乾沐浴散白散序山岅善才珊瑚網沈和十八界史書受箓衰裳霜鬟雪鬓書呆肅立特指天下烏鴉一般黑天爺團長晩婆婆溫凊定省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