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女禍。《國語·晉語一》:“ 史蘇 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 韋昭 注:“戎,兵也。女兵,言其禍由姬也。”《國語·晉語一》:“亂必自女戎。”《新唐書·長孫無忌等傳贊》:“天以女戎間 唐 而興,雖義士仁人抗之以死,決不可支。”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十二》:“乃揀美麗者斥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為正色,無論人情之必不能,而亦不得謂之明矣。”參見“ 女禍 ”。
“女戎”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根據《國語》《左傳》等經典記載,“女戎”最初指因女性引發的兵禍或政治災禍,帶有負面色彩。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則從字面拆解“戎”(戰鬥)的意象,賦予其褒義解釋,形容女性剛強勇敢的特質:
建議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兩種含義。如需引用古典文獻,應以曆史釋義為準。
女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女(nǚ)和戎(róng)。
女的部首是女字旁,筆畫數為三;戎的部首是戈字旁,筆畫數為四。
女戎在古代中國指的是北方的女性戎狄族群。戎狄部落是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女戎特指這些部落中的女性成員。
女戎的繁體寫法是「女戎」,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女戎可能有其他的寫法。然而,現代常用的寫法是「女戎」。
1. 女戎族的生活方式與漢族有所不同。
2. 她的祖先曾是女戎。
女戎沒有常見的組詞。
鄂渚、女著,這些都是古代又一個古稱。
男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