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史書的意思、史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史書的解釋

[historical records] 曆史書:記錄曆史的文獻

據史書記載

詳細解釋

(1). 漢 稱令史所習之書,即當時通用的隸書。《漢書·元帝紀贊》:“ 元帝 多材藝,善史書。”按,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謂指 史籀 所作大篆,非是。參閱 清 錢大昕 《三史拾遺·元帝紀》

(2).記載曆史的書籍。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周公 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況史書者,記事之言耳。” 章炳麟 《論式》:“斯豈非崇信文集,異視史書之過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史書”是漢語中記錄曆史事件與人物事迹的文獻統稱,詞義由“史”與“書”組合而成。“史”指古代掌管文書、記錄事件的官職,“書”則指文字記載。二者合稱後,特指系統記載人類社會發展曆程的著作,具有權威性、連續性和客觀性特征。

從内容範疇看,史書可分為三類:

  1. 編年體:以時間為脈絡記錄事件,如《左傳》;
  2. 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叙述曆史,如司馬遷《史記》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為“史家之極則”;
  3. 典志體:專門記錄典章制度,如杜佑《通典》。

在文獻學領域,《中國曆史文獻學》定義史書需包含三個核心要素:真實事件記載、時間空間坐标、因果規律總結。現代《辭海》補充說明,史書既是文化傳承載體,也是文明研究的重要實證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

“史書”是專門記錄曆史事件、人物及相關資料的書籍,是研究曆史的重要文獻來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史書指古代編纂的、系統記載曆史事件與人物事迹的書籍。狹義上指古籍中的曆史著作,廣義涵蓋所有曆史文獻,如正史、野史等。

  2. 詞源與演變

    • 漢代曾用“史書”指代官方通用的隸書(令史所習之書)。
    • 後逐漸演變為專指曆史典籍,如《漢書》《漢紀》等。

二、史書的發展與分類

  1. 編年體與斷代史

    • 早期史書多為編年體(如《竹書紀年》),按時間順序記錄事件。
    • 東漢荀悅《漢紀》開創編年體斷代史,聚焦單一朝代。
  2. 主要分類

    • 正史:官方修訂的紀傳體或編年體史書(如《史記》《資治通鑒》)。
    • 别史:非官方但體例完整的史書(如《通志》)。
    • 雜史/野史:記錄民間傳聞或瑣事的非正式史料(如《世說新語》)。

三、作用與意義

  1. 曆史研究依據
    史書為考證古代政治、文化、社會提供了原始資料。

  2. 文化傳承與警示
    成語“史不絕書”比喻以史為鑒,強調從曆史中汲取經驗教訓。


四、示例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類或具體典籍,可參考《四庫全書》史部目錄。

别人正在浏覽...

阿癐癐愛女飽閲蔽野不釘對逋堕不敢苟同補續扯勸仇方楚狂叢殘赕物度過放聲馮歌閣館固執成見後事豢養胡髭夾衫鲸甲兢憂金兔悸震卷擄開達亢池來好息師靈巧犂舌力正掠美市恩蘆溝橋駡辱甯武子迫索起過嘁嘁測測秋影入立辱汙省力勝券食既石筵水龍帶說堂摅書思勞擡揲跳皮筋通虜土老兒望峯息心無乃相刃仙居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