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storical records] 曆史書:記錄曆史的文獻
據史書記載
(1). 漢 稱令史所習之書,即當時通用的隸書。《漢書·元帝紀贊》:“ 元帝 多材藝,善史書。”按,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謂指 史籀 所作大篆,非是。參閱 清 錢大昕 《三史拾遺·元帝紀》。
(2).記載曆史的書籍。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周公 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況史書者,記事之言耳。” 章炳麟 《論式》:“斯豈非崇信文集,異視史書之過哉!”
“史書”是專門記錄曆史事件、人物及相關資料的書籍,是研究曆史的重要文獻來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史書指古代編纂的、系統記載曆史事件與人物事迹的書籍。狹義上指古籍中的曆史著作,廣義涵蓋所有曆史文獻,如正史、野史等。
詞源與演變
編年體與斷代史
主要分類
曆史研究依據
史書為考證古代政治、文化、社會提供了原始資料。
文化傳承與警示
成語“史不絕書”比喻以史為鑒,強調從曆史中汲取經驗教訓。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類或具體典籍,可參考《四庫全書》史部目錄。
史書是指記錄曆史事件和人物的書籍,在這些書中記載了人類社會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政治演變、文化傳承等。通過史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過去的曆史和人類的發展。
史書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史”,它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5;第二個字是“書”,它的部首是丨,總筆畫數為10。
史書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最初是以記錄國家的曆史事件和國君的事迹為主。隨着時間的推移,史書逐漸演變為廣泛記載各個領域的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的書籍。在史學研究中,史書是重要的資料來源。
史書的繁體字為「史書」,繁體字通常在一些地區仍然在使用,同時也用于漢字的書法和藝術創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例如,史書中的字“史”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像“史”字上方的橫折在古代寫法中是斜的,而不是平的。
1. 他在史書上找到了關于這位皇帝的詳細記載。
2. 這本史書詳細地記述了戰争的經過。
3. 學者們不斷研究史書以尋找寶貴的曆史線索。
1. 史學:研究曆史的學科。
2. 史料:指用于曆史研究的各種曆史資料和文獻。
3. 史詩:叙述英雄事迹或重大曆史事件的長篇叙事詩。
近義詞:曆史書、曆史文獻、史籍。
反義詞:小說、故事、虛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