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衰裳的意思、衰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衰裳的解釋

居喪所服衣裳。《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 鄭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禮記·禮運》:“三年之喪,與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臣同國。”《周禮·地官·闾師》“不績者不衰” 唐 賈公彥 疏:“其婦人不績其麻者,死則不為之著衰裳以罰之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雜記》:“他如 費鳳 之故吏,衰麻扶杖, 魏元應 之故吏,萬裡衰裳,其時服制重其所輕,輕其所重,殊不可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衰裳”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特定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衰裳”指居喪期間所穿的服飾,由上衣(衰)和下裳(裳)組成。其中:

二、禮儀規範

  1. 穿着場合:主要用于“斬衰”之喪(如子女為父母服喪),服期三年,期間需嚴格遵守行為禁忌,如《禮記·禮運》提到“三年之喪者,不使衰裳入朝”。
  2. 等級制度:屬于“五服”中最重的一級,體現古代禮法對親疏關系的嚴格區分,如唐代賈公彥在《周禮》注疏中強調,不遵守紡織勞作的婦人死後不得穿衰裳。

三、延伸考據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儀禮·喪服》《禮記·禮運》等文獻,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平台釋義(來源:、3、5)。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衰裳》詞義解析

《衰裳》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衣衫褴褛、破爛不堪的衣服。衰指破舊、破爛,裳指衣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衰裳》的部首是衣,拆分後的筆畫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衰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如《後漢書·班彪傳》中有“衰裳缥帙,乃融陛下之熒障,複歊羅黑絡”。在繁體字中,“衰裳”同樣被寫作「衰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衰的原始字形為“衮”,表示華美的衣袍;裳的原始字形為“㡜”,表示多層的長裙。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的字形逐漸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衰和裳。

例句

1. 他身上的衣服又髒又破,簡直就像是一件衰裳。
2. 那位乞丐隻穿着一件衰裳,褲腿都破了個大口子。

組詞

“衰裳”在平時的用法中,經常可以與其他詞搭配組成新的詞語,例如:
- 衰裳疲力:形容精疲力竭的狀态。
- 千村衰裳:比喻鄉間環境貧破、落後。
- 衰裳敗績:形容衣衫褴褛,事業或學業不順利。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衰裳”相近義的詞語有“破衣爛衫”、“垂垂老矣”等,它們都描述了衣物的破敗不堪。
與“衰裳”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華服”、“錦衣玉食”等,它們指的是華麗、奢華的服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