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箓的意思、受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箓的解釋

(1).古代皇帝自稱受命于天,接受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叫受箓。《詩·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穎達 疏:“伐 崇 ,作 靈臺 ,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籙應《河圖》。”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劉師培 《<文說>序》:“由是 五祖 傳燈, 靈素 受籙,師承所在,罔敢或遺,可謂文章之桎梏矣。”

(3).謂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儀式接受符箓。《隋書·經籍志四》:“後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箓是道教的重要宗教儀式,指道士接受道門傳授的符箓(也寫作“符籙”),正式成為具備法職的道教神職人員的過程。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闡釋:

  1. 核心釋義:接受符箓

    • “受”:意為接受、承受、繼承。
    • “箓”(籙):本義指簿籍、記錄。在道教中專指“符箓”,即由道教神靈授予的、以符文秘篆書寫的憑證、信物或經書秘典。它通常包含神祇名諱、形象、符咒、戒律及召遣神吏的秘法。
    • 合義:因此,“受箓”最基礎的字面意思就是接受、領受道教傳授的符箓。這标志着個體正式進入道門法脈,獲得相應的神職身份(如“法師”)和行使特定宗教職能(如主持齋醮科儀、召神遣将、驅邪治病等)的資格。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1卷,第1598頁“受”字條;第8卷,第1289頁“箓”字條)。
  2. 宗教内涵:法職傳承與盟誓

    • 法脈傳承:受箓不僅是領取符箓文書,更是一個神聖的傳承儀式。它象征着道法的正統傳承,由高功法師或傳度師将本派(如正一派)的道法、戒律、秘術傳授給弟子,弟子由此繼承該派的法統和神力。
    • 神人盟約:受箓被視為與神靈建立契約的過程。弟子通過受箓,表示皈依道門,發誓遵守戒律、精進修持、濟世度人;而天庭神靈則通過符箓授予弟子相應的神職、權限和護法神将。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受箓”詞條);《道藏》相關科儀文獻(如《正一修真略儀》)。
  3. 身份象征與進階

    • 資格認證:在古代道教(尤其正一派)中,受箓是成為正式道士(有法職的道士,區别于僅出家的全真派道士)的必要步驟。未受箓者通常不能主持重要的齋醮法事。
    • 等級體系:道教箓職(如“三五都功箓”、“正一盟威箓”、“上清箓”等)有高低等級之分。道士需要根據修行程度和功德積累,依次受更高級别的箓,标志着其道階的提升和法力的增強。來源:《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相關章節);《道教禮儀》(王卡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總結來說,“受箓”在漢語詞典層面的核心含義是“接受道教傳授的符箓”,其深層内涵則指向一個神聖的宗教儀式,象征着道法傳承、神人盟誓,以及道士獲得法職身份和宗教權限的關鍵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受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涉及古代政治與道教文化。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概述

“受箓”原意是接受符命之書,後衍生出不同場景的特定含義。其核心含義可分為三方面:

  1. 帝王受命:古代帝王自稱受天命,接受天賜符書以證明統治合法性(如《詩經》及唐代孔穎達注疏中提到的周文王受命事例)。
  2. 道教儀式:指道教信徒通過特定儀式接受符箓,象征正式入道或獲得法力(如唐代賈島詩《元日女道士受箓》提及的道教受箓)。
  3. 新帝登基:部分朝代新皇帝即位時,按道家儀式接受符箓,以示正統(如《隋書·經籍志》記載後周皇帝依循舊制受箓)。

二、分點釋義

  1. 政治象征意義
    古代帝王通過“受箓”強化“君權神授”觀念。例如《詩·大雅·文王序》中周文王“受命作周”,唐代孔穎達疏注提到其“受籙應《河圖》”,即借助符箓鞏固政權合法性。

  2. 道教宗教行為
    道教中,“受箓”是重要儀軌,弟子需經過授箓儀式獲得法職。如劉師培在《<文說>序》中批評此類儀式為“文章桎梏”,側面反映其在宗教文化中的普遍性。

  3. 曆史制度實踐
    北朝至隋唐時期,部分政權将道教儀式納入皇家登基流程。《隋書》記載北周皇帝即位時“如魏之舊”行受箓禮,說明其曾作為國家禮制存在。

三、延伸與關聯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道教文化背景,若需進一步考據具體案例,可查閱《隋書》《詩經》注疏及相關道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悲懑便水超穎扯爛污楚宮吳苑湊四合六丁口錢鬥水椟韫非觊符告俯仰甘冽挂氣谷士畫瓶加備近月計日可待就算羁押鈞金伉俪榮諧顆涷萊夷籃輿樂山靓媚靈燈慢工出巧匠明茂冥思内廚撲明嵌窦強而後可淺說輕惰肉跳神驚山會省采勝利炭簍子獺繖謄寫器天公地道通古同情通索童謡頹陵駝翁文江午時茶下不來霞服下路宵牀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