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箓的意思、受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箓的解釋

(1).古代皇帝自稱受命于天,接受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叫受箓。《詩·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穎達 疏:“伐 崇 ,作 靈臺 ,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籙應《河圖》。”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劉師培 《<文說>序》:“由是 五祖 傳燈, 靈素 受籙,師承所在,罔敢或遺,可謂文章之桎梏矣。”

(3).謂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儀式接受符箓。《隋書·經籍志四》:“後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受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涉及古代政治與道教文化。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概述

“受箓”原意是接受符命之書,後衍生出不同場景的特定含義。其核心含義可分為三方面:

  1. 帝王受命:古代帝王自稱受天命,接受天賜符書以證明統治合法性(如《詩經》及唐代孔穎達注疏中提到的周文王受命事例)。
  2. 道教儀式:指道教信徒通過特定儀式接受符箓,象征正式入道或獲得法力(如唐代賈島詩《元日女道士受箓》提及的道教受箓)。
  3. 新帝登基:部分朝代新皇帝即位時,按道家儀式接受符箓,以示正統(如《隋書·經籍志》記載後周皇帝依循舊制受箓)。

二、分點釋義

  1. 政治象征意義
    古代帝王通過“受箓”強化“君權神授”觀念。例如《詩·大雅·文王序》中周文王“受命作周”,唐代孔穎達疏注提到其“受籙應《河圖》”,即借助符箓鞏固政權合法性。

  2. 道教宗教行為
    道教中,“受箓”是重要儀軌,弟子需經過授箓儀式獲得法職。如劉師培在《<文說>序》中批評此類儀式為“文章桎梏”,側面反映其在宗教文化中的普遍性。

  3. 曆史制度實踐
    北朝至隋唐時期,部分政權将道教儀式納入皇家登基流程。《隋書》記載北周皇帝即位時“如魏之舊”行受箓禮,說明其曾作為國家禮制存在。

三、延伸與關聯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道教文化背景,若需進一步考據具體案例,可查閱《隋書》《詩經》注疏及相關道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受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受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接受、領受貴重的文憑或獎牌。通常用來形容獲得高級學位或榮譽。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受箓》的部首可以分解為“⺮”和“⼿”,其中,“⺮”表示竹木,是左邊的部分,而“⼿”是右邊的部分,表示手。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受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秦朝的制度。當時的文憑或獎牌是以竹木制成的,用來表彰優秀的人才。受箓就是指接受這樣的文憑或獎牌。

繁體

《受箓》的繁體字為「受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尚未形成标準化的寫字規範之前,漢字的寫法可以有多種變化。古時候的《受箓》可以寫成「受籀」或「受箸」等形式。

例句

他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最終成功獲得了工程碩士的《受箓》。

組詞

相關詞語:領箓、得箓、受獎牌

近義詞

近義詞:受獎、獲獎、得獎

反義詞

反義詞:失箓、失去獎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