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诃奪的意思、诃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诃奪的解釋

呵叱而奪去。 明 吳承恩 《<禹鼎志>序》:“餘幼年即好奇聞,在童子社學時,每偷市野言稗史,懼為父師訶奪,私求隱處讀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诃奪”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诃”與“奪”兩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诃”本義為大聲斥責,引申為嚴厲批評或聲讨,如《說文解字》釋“诃”為“大言而怒也”。“奪”則指強力剝奪、削除權利或地位,如《周禮·秋官》中“奪官”即指罷免官職。兩字組合後,“诃奪”指通過斥責、聲讨的方式剝奪他人的權益或地位,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權威者對失職者的懲處行為。

從構詞法分析,“诃奪”屬于并列結構,強調行為過程中的雙重性質:既有言語上的嚴厲指責(诃),又有實際權力層面的剝奪(奪)。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的“禦史诃奪其爵”,即指監察官員通過彈劾剝奪某人的爵位,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中的問責制度。

該詞的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職官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需注意其與單純“剝奪”的區别,核心在于強調“诃”的批判性前置動作,符合《古代漢語詞典》對複合動詞“先诃後奪”行為邏輯的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诃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ē duó,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呵斥(嚴厲批評)的方式奪取或剝奪某物。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拆解

    • 诃:同“呵”,指大聲斥責、批評()。
    • 奪:強取、剝奪()。
    • 組合後表示通過斥責的手段強行奪取。
  2. 語境應用
    常見于描述因嚴厲批評而迫使對方放棄某物,例如明代吳承恩在《禹鼎志》序中提到自己年少時偷讀野史,“懼為父師诃奪”,即害怕被師長呵斥并沒收書籍()。


二、權威來源解析


三、常見用法示例

  1. 文獻引用
    • 如:“父怒诃奪其書”,指父親生氣呵斥并奪走書本。
  2. 近義詞
    • 呵斥沒收、叱奪(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四、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浸潤不事邊幅車塵觸角寸利必得殚罄打腿地胄偾發封賞革橐慣例歸親涆涆赫赫英名和謙鴻節黃宮換季監伺鲛鳄叫喊膠接控帶寇孽離管鱗砌隆昌陋野鸾渚客洛陽才子馬垛子蠻奴邈邈溟澥冥應木渠芝女圖匏樽蓬發貧僧巧月伽藍散場山驢單姓生辰吉帖石腸詩商詩手詩章絲人誦歎沓冒醍醐灌頂同仇敵忾香爐線裝書小戾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