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lled hand] 唐代用來稱呼彈琵琶的藝人或樂師。意為“能手”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亦作“ 善財 ”。 唐 代琵琶師之稱。 唐 元和 中, 曹保 有子 善才 ,精通琵琶,因以“善才”稱琵琶師。見 唐 段安節 《琵琶錄》。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序》:“問其人,本 長安 倡女,嘗學琵琶於 穆 曹 二善才。”又詩雲:“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妬。”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箜篌傳 麗玉 ,琵琶伏 善才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俺 善才 遲暮,羞入舊宮; 龜 年疏懶,難隨妙工。” 清 吳偉業 《王郎曲》:“同伴 李生 柘枝鼓,結束新翻善財舞。”
“善才”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演變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唐代琵琶師的專稱
原指琵琶技藝高超的樂師。據唐代段安節《琵琶錄》記載,元和年間曹保之子善才精通琵琶,後人遂以“善才”代稱琵琶名家。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罷曾教善才服”即用此典,凸顯其技藝被同行認可。
詞源與擴展
“善”意為擅長,“才”指才能,組合後特指某一領域造詣極深的“能手”。除琵琶外,唐代文獻中偶見用于其他藝術領域,但核心仍與音樂相關。
泛指才能卓越者
部分現代詞典擴展為形容某方面才能突出的人,如“善才”可指文學、書畫等領域的專才,但此用法不如曆史本義常見。
人名的寓意
作為名字時,“善”表德行,“才”強調能力,組合寓意“善良且有才華”,寄寓勤奮果斷、富貴成功的期許。
《善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具有善良天賦,才智出衆的人。在此,善指善良、善良的品質;才指智慧、天資。
《善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才,分别指嘴巴和天賦。這個詞由10個筆畫組成,分别是:口(3畫)+貝(4畫)+攵(3畫)。
《善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善才者,吾不得而見之矣"。這句話表達了孔子對于善良與才智并存的人的稱贊與希望。
《善才》的繁體字為「善才」。
在古代,對于《善才》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善材」,其中「才」的字形為「材」。
1. 他是一個善才,不僅才智出衆,而且為人善良。
2. 這位科學家善于思考,是當代的善才之一。
1. 善良:指人性善良,具有正直、寬厚和仁愛的品質。
2. 才智:指天賦的智慧、才能。
優秀、傑出、聰明
愚蠢、無才、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