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honest and frank] 堅強正直
剛直,直爽。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靈應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 陳旭 數言其梗直,宜在朝廷。”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玉紅冊》:“因僕素梗直,從不貪取人家一盃水,故有是遣。” 沙汀 《呼嚎》:“雖則由于性情梗直, 廖二嫂 有時不免冒失,但她也是一個穩紮穩打的人。”
“梗直”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直爽、坦率,強調言行真實不做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發音為gěng zhí,表示性格正直、直爽,為人坦誠,不虛僞。其結構為并列式(“梗”與“直”組合),常用來描述言行一緻、真實可信的人。
使用場景
曆史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辨析與用法
“梗直”與“耿直”為異形詞,現代多寫作“耿直”,但“梗直”仍見于部分文獻。例如:“綠色,荷花型……莖短直立,梗直”(描述植物形态時也可借用此詞,但較少見)。
該詞強調性格的坦率真實,適合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更常用“耿直”。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涑水記聞》《洛陽伽藍記》等文獻。
梗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性格直爽、态度堅決、言行正直、不拐彎抹角。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部首和六個筆畫。
部首分别是木(mù)和月(yuè),部首木表示與植物有關,月表示與時間有關;梗直兩個部首的組合,強調了詞語的意義。
梗直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詞最早出自《管子·盡心下》:“人主所以重賢官也者,盡心業則梗直可為。意為如果一心一意地專注于工作,就能堅決正直。”另一種說法認為梗直最早出自經典《詩經》,其中的《大雅·假乎者》中用到了梗直這個詞,意為堅定正直。
在繁體字中,梗直的寫法為梗直。繁體字使用更多的筆畫,使得字形更為複雜,但傳承了古老的漢字書寫風格。
在古時候,梗直的寫法與現代書寫方式略有不同。古時候的梗直字由13個筆畫組成,部首的木更為扁平。隨着時間的推移,字體形态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些例句有:“他的性格梗直,從不做虛假的事情。”“隻有梗直的人才能擔任重要的職務。”梗直的性格表現出人的正直、堅持原則的态度。
與梗直相關的組詞有:操梗(堅定地處理問題)、梗鬥(堅決鬥争)、梗竹節(生命力強的竹的節段)等。
梗直的近義詞有:直爽、剛直、正直、忠誠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一個人堅持真實、本性直接的特點。
梗直的反義詞有:委曲、拐彎、隱瞞、曲折等,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不坦率、虛僞、不直接的性格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