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險蹈危的意思、履險蹈危的詳細解釋
履險蹈危的解釋
謂經曆危險。《明史·外國傳三·日本》:“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來遠,所費實多。”
詞語分解
- 履險的解釋 亦作“ 履嶮 ”。身處險境。 晉 孫綽 《庾冰碑》:“履險思夷,處滿思沖。”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陸機 犯順履險, 潘嶽 乾沒取危。”《南史·侯安都傳》:“ 周侯 交不擇人,而推
- 蹈危的解釋 謂經受危險。 唐 司空圖 《烈婦傳》:“蓄千金之貲,雖止憂患,尚有不安其室者,況蹈危觸難,何以相保哉!”
網絡擴展解釋
“履險蹈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拼音:lǚ xiǎn dǎo wēi
- 字面義:腳踏險境,身臨危地。
- 引申義:形容人勇于面對危險或困難,不退縮、敢于冒險的精神。
詳細解釋
-
核心内涵
指在面臨危險或挑戰時,主動承擔風險,表現出無畏的勇氣和決心。常用于形容探險家、創業者或勇于擔當責任的人。
-
出處與典故
源自《明史·外國傳·日本》:“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來遠,所費實多。”,原指外國使節曆經艱險前來朝貢。
-
用法與語境
- 語法: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定語。
- 示例:“他履險蹈危,最終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勇敢而非魯莽。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履險蹈難、臨危不懼、赴湯蹈火
- 反義詞:畏首畏尾、知難而退
補充說明
- 權威性來源:該成語被《漢典》《明史》等權威文獻收錄,釋義穩定。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隊在困境中迎難而上的行為,如科研探索、救災行動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險蹈危的意思
履險蹈危是指在面臨危險和困難時仍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的意思。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勇敢堅持并克服困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險蹈危由3個漢字組成:
- 履:部首⻊(屍),總筆畫數10
- 險:部首阝(阜),總筆畫數17
- 蹈:部首足(⻊),總筆畫數16
- 危:部首⻍(乙),總筆畫數6
來源和繁體
履險蹈危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它是由履、險、蹈、危四個單獨的詞語組成,通過結合運用形成一個獨特的詞組,以表達人們面對危險時的勇敢舉動。在繁體字中,履險蹈危分别為:履(履)、險(險)、躂(蹈)、危(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異。履險蹈危在古時候的寫法為:
- 履:彳大一(步行之意)
- 險:阝母廠
- 蹈:足犬卩
- 危:亼盅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履險蹈危的例句:
- 他在創業的道路上履險蹈危,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困難,他選擇履險蹈危,拒絕放棄。
- 隻有敢于履險蹈危,才能開創新的局面。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由于“履險蹈危”是一個獨立的詞組,所以沒有特定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