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仙歌的意思、洞仙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仙歌的解釋

(1).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洞仙詞》《洞中仙》《羽仙歌》等。 敦煌 寫本《雲謠集雜曲子》收此調二首,字句格律與 宋 詞異。 宋 詞有令詞、慢詞兩體。令詞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詞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雙調,仄韻。參閱《詞譜》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正宮,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洞仙歌”是唐宋時期流行的詞牌名,原為道教題材的樂曲,後逐漸演變為文人抒懷的文學形式。其名稱源于道教神仙傳說,“洞仙”指洞天福地中的仙人,寄托了超脫塵世、向往仙境的情感主題。該詞牌在宋代尤為盛行,蘇轼、辛棄疾等名家均有傳世名作。

從格律特點來看,《洞仙歌》屬于雙調詞牌,通常分為上下兩阕,以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為常見體式。據《唐宋詞格律》記載,其平仄韻腳交替錯落,句式長短相間,既適合叙事鋪陳,又能表達婉轉情思。蘇轼名作《洞仙歌·冰肌玉骨》即采用八十三字體,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開篇,展現了獨特的聲律美感。

文學價值方面,《洞仙歌》在宋代達到創作高峰。夏承焘《詞學論叢》指出,該詞牌的叙事性與抒情性高度融合,蘇轼借蜀宮舊事抒寫人生感悟,辛棄疾則用以表達家國情懷,拓展了詞體的表現維度。元代以後雖創作減少,但《欽定詞譜》仍将其列為重要詞調,明清文人多有追和之作。

現存權威文獻中,《全宋詞》收錄《洞仙歌》作品四十餘首,涵蓋蘇轼、晁補之、向子諲等不同流派詞人。其中蘇轼“冰肌玉骨”一詞被《宋詞三百首箋注》評為“清空中有意趣,自成高格”,成為該詞牌的典範之作。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牌“洞仙歌”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牌起源與别名

“洞仙歌”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發展為詞牌,主要用于吟詠洞府神仙的自在生活。其别名衆多,如《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中仙》等,名稱中的“洞仙”體現了道教對仙人居所的想象。

二、詞體結構與韻律

  1. 體式分類:分中調、長調兩體,宋詞中又有令詞與慢詞之分。令詞如蘇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共八十三字,慢詞可達一百餘字。
  2. 韻律特點:雙調仄韻,前段六句三仄韻,後段七句三仄韻,句法參差多變,音節舒緩搖曳。
  3. 句法示例:蘇轼名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以簡練筆觸勾勒意境,後片“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則通過問答深化情感。

三、代表作品與文學價值

  1. 蘇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以五代蜀主與花蕊夫人夏夜納涼為背景,刻畫“冰肌玉骨”的仙姿逸态,成為該詞牌的典範。
  2.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借中秋夜景抒發超然物外之思,展現長調鋪叙功力。
  3. 其他名作:李元膺詠早春的“雪雲散盡”,劉光祖描荷花的“晚風收暑”,均以意象清麗著稱。

四、文化意涵

詞牌名蘊含對隱逸仙境的向往,宋代文人常借此抒發高潔志趣或人生哲思。例如蘇轼在詞中暗喻時光流逝與超脫心境,晁補之則通過月夜景象寄托孤傲情懷。

若需了解具體詞作全文或賞析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憫抱案邊備蹩曳避人眼目不使不知高下車螯齒目搓洗達怛搭理登覽東勞西燕腭音飛驲脯臘恭承嶲偉過的去過禮寒耕華封三祝禍謀戒途轚互吉祿浄壇稽算老巴巴勒索樂侑連鄣利名柳泉棉籽内家官牛頭旃檀歐人盤拱碰蛋乾雷耆民圈地裙衫榮賜三雄煞落生食聲韻蝕耗四統松醪素簡談優喂食伍廷芳芗澤下臍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