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酒器。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浩浩乎非瓢觶所挍矣,茫茫乎非跬步所尋矣。”
“瓢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該詞由兩種器物組成:
字面組合可理解為小型酒器的泛稱()。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常被用來比喻容量有限、難以滿足需求的事物。例如《抱樸子·廣譬》中以“浩浩乎非瓢觶所挍矣”的表述,借瓢觯之小反襯天地浩瀚,強調事物局限( )。
不同文獻對該詞側重不同: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代文獻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瓢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來盛水或酒的容器。
瓢(瓦)是瓦字旁的部首,觯(角)是角字旁的部首。瓢的筆畫數為5,觯的筆畫數為8。
瓢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器物。瓢是古時候用來盛水或酒的容器,具有曲者稱之為瓢,直者稱之為觯。這兩種容器在古代常見,因此成為一個詞語來表示盛水或酒的容器。
在繁體字中,瓢觯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瓢的字形略有差異,它的上部有一個長弧形,下部是三個短弧形。觯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1. 他用瓢觯舀了一瓢涼水。
2. 我們用瓢觯盛滿了美酒,舉杯暢飲。
3. 她在古董市場上買了一對古老的瓢觯。
瓢藍、瓢潑、瓢蟲、瓢箪、瓢瓦
瓢、勺子、酒杯、酒盅
瓢觯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反義詞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确定,如裝飯的碗和盤子可以作為瓢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