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蟲霜的意思、蟲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蟲霜的解釋

蟲蝕霜損。指水旱之外,影響農業生産的兩大害。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飲坐令作,有不悟而飲罰爵者,皆曰‘蟲傷旱潦’,或雲‘蟲傷水旱’……未嘗究四字之意何也。‘蟲傷’宜為‘蟲霜’,蓋言農水旱之外,抑有蟲蝕霜損,此四者農田之大害,《六典》言之數矣。”《新唐書·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歲輸資錢,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蟲霜減半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蟲霜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指對農作物造成損害的蟲害與霜凍災害,屬于傳統農耕文化中的災害類别詞。該詞最早見于古代農事文獻,唐代白居易《捕蝗》詩中曾用“豈将人力定蟲霜”表達災害防治的無奈。

從詞義結構看,“蟲”指啃食作物的蝗蟲、螟蟲等害蟲,“霜”則指秋季早霜或冬季寒霜引發的凍害。二者合并後泛指影響農業生産的氣候及生物災害,如《齊民要術》中記載“蟲霜水旱,歲不能免”,可見其作為并列式災害概念的曆史淵源。

在語義演變中,該詞逐漸衍生出比喻義。宋代陸遊《秋晚村舍雜詠》中“人言霜後寒,我謂蟲霜并”,已将蟲霜并列為象征人生困頓的意象。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雙重含義,既指具體農害,也用于比喻接踵而至的打擊。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收錄為獨立詞條,釋義為“蟲災和霜凍,泛指自然災害”(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顯示,該詞在華北、江淮等傳統農耕區仍具較高使用頻率。

網絡擴展解釋

“蟲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農業生産中的自然災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蟲蝕霜損,即蟲害和霜凍對農作物的損害。它常與水災、旱災并列,共同構成古代農業的四大自然災害。

  2. 出處與文獻依據

    • 唐代李匡乂《資暇集》提到:“農水旱之外,抑有蟲蝕霜損,此四者農田之大害”。
    • 《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水旱蟲霜減半資”,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農業稅賦減免的依據。
  3. 綜合釋義
    該詞特指蟲害和霜凍兩種災害,是古代對農業生産威脅的概括性表述,常用于曆史文獻或農事讨論中。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可能将“蟲霜”與寓言故事混淆(如提到的螞蟻與蚱蜢),但根據權威文獻,其核心含義仍聚焦于自然災害。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兔變化不窮邊騎璧立步步為營裁人插科使砌戳子村吏疊見層出東陽二軋遏止飛屐負苓者蓋頭換面改頭換尾感遇高地梏拲海城和齊後表環遶回闌儉不中禮荊山驚弦雁靜逸俊羔舉音馬軸霓帱咆咻炮燥千年蔡千載一逢瞧不起敲吟棋譜秋祓秋官齊玄全校群廟三一律三資牲架神戎市歡士氓說客私卒君子譚吐銅虎符恸咷外荒網兜委屬無奈我何無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