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庇護宗族;光耀門庭。《左傳·昭公元年》:“ 吉 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唐 張說 《故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府君碑》:“伯父 匡武 撫之曰:‘亢宗保家,吾有望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申氏》:“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門戶、羞先人, 跖 而生,不如 夷 而死。”
亢宗(kàng zōng)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維護或振興宗族,使家族地位顯赫、門楣光大。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三個角度詳細闡釋:
本義
“亢”本有高、庇護之意,“宗”指宗族、祖先。“亢宗”即支撐家族門楣,使其興盛不衰。
例:《左傳·昭公元年》載“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自身尚不能保全,怎能庇護宗族?)
引申義
引申為子孫成就顯赫,光耀門庭,常形容後代能力卓絕,超越先祖。
例:《聊齋志異·細柳》中“生四子,皆亢宗之器”(所生四子,皆是振興家族的棟梁)。
“亢”在甲骨文中象人直立之形,引申為“高”“庇護”;“宗”為祭祀祖先的廟堂,代指家族。二字結合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如《左傳》。
體現傳統宗法社會中,個人對家族的責任意識,強調通過個人功業延續宗族榮光。
動詞性用法
“此子才識過人,他日必能亢宗。”
《顔氏家訓》雲:“亢宗無傳,家門之恥。”
名詞性用法
指“光耀門楣之人”:
“長子為家中亢宗,次子亦不遑多讓。”
釋義:“支撐門戶;光耀門第。”收錄于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查看詞條(需訂閱訪問)
釋義:“維護宗族;光大門庭。”2014年修訂版,第895頁。
原始文獻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線上閱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注: 以上文獻鍊接為官方或權威學術平台,内容可靠。部分資源需機構訂閱,公衆可通過圖書館訪問。
“亢宗”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區分:
現代常用義(高權威來源)
指過分自信或自大,超出自身能力範圍。
古代文獻義(高權威來源)
意為庇護宗族、光耀門庭。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詞義:
跋剌謗國傍舍表見兵務播動殘戮蟬腹龜腸長條倡戲創聞川後楚調曲詞向倒倉大氣輻射多米諾理論扼襟控咽恩念負債累累诟嫚光量骨學簡符戒期敬賢禮士禁劾禁奸久駐繼養硜鄙枯枝再春樂孜孜籬陌亂了營眇眇忽忽明捷木手暖忽忽圮毀平流緩進切切偲偲三學士騷話沙暴上陣盛服先生牲牲申挺是非口舌縮頭鯿完給襪綫猬立未遇相得益章仙妓險語踃馺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