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學的意思、受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學的解釋

謂從師學習。《後漢書·黨锢傳序》:“初, 桓帝 為 蠡吾侯 ,受學於 甘陵 周福 。” 宋 曾鞏 《永州軍事推官孫君墓志銘》:“君年十有四,辭親學問 江 東,已有聞於人,往從 臨川 王安石 受學, 安石 稱之。” 明 李東陽 《修建廣平府廟學記》:“教授某以 潛 ( 張潛 )受學於予,上京師請紀成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學"是漢語中表示接受教育或傳承知識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體現在師生間的授受關系。《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從師學習",《辭源》進一步補充為"受教于師,承襲學業"㊟。該詞由"受"與"學"兩個語素構成:"受"本義為接納、承受,《說文解字》釋為"相付也";"學"指獲取知識的過程,《廣雅》解作"識也"。二者結合後形成遞進式動賓結構,強調通過接受教導實現知識傳承。

在古代文獻中,"受學"常特指系統性的師承關系。《後漢書·張奂傳》記載"奂少立志節,嘗與士友言曰:'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及為将帥,果有勳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缣百匹。奂惡卓為人,拒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論曰:'自鄛鄉之封,中官世盛,暴恣數十年間,四海之内,莫不切齒,而奂抗節不為屈,所謂疾風知勁草者欤!'"此處的"受學"即體現完整的師徒授受體系。

現代語境下,"受學"多用于書面語體,既可指具體求學過程,如"受學于某名師門下",也可喻指文化傳承,如"受學傳統技藝"。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丙級詞彙,建議在正式文書中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該詞在當代教育體系中已逐漸被"求學""就讀"等更通俗的表達替代,但在學術論文、曆史研究等專業領域仍保持較高使用頻率。

網絡擴展解釋

“受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從師學習”,強調接受知識或教育的過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由“受”(接受)與“學”(學習)組成,字面意為接受教育或知識。 該詞在古籍中常指跟隨老師系統學習的行為,例如《後漢書》記載桓帝“受學於甘陵周福”,宋代曾鞏文中也提到張潛“往從臨川王安石受學”。

  2. 使用場景

    • 古文語境:多用于描述師承關系,如“受學于某位名師”。
    • 現代引申:可指代虛心接受教育的學習态度,例如“他自幼受學,終成大家”。
  3. 注意區分
    需與形近詞“授學”區别:“受學”強調學生接受教育(被動),而“授學”指教師傳授知識(主動)。

  4. 造句示例
    如“教授某以潛受學于予,上京師請紀成績”(明代李東陽),體現師生關系的曆史記錄。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獻或強調傳統師承關系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北宮長差唱首腸衣琛賨楚老醇白粗劣蛋鷄道宇登聞鼓棣達定性遞演惡薄鹗薦額賞鳳凰閣黼冔格不相入格支支公門中好修行孤老院畫鹿車缋事活剝迦布德迦兼總交部旌羽金虎峻健楷式抗塵走俗扛大梁枯萃溜鈎子面柔敏給銘飨侵晩豈伊全數羣衆組織深大生意口神軀事節師錫矢願首肯心折誦説衛生站溫恻窩盤物力維艱瞎指揮襲爵矖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