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门的意思、茅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门的解释

雉门。古王宫五门之一。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楚庄王 有 茅门 者法曰:羣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蹂霤者,斩其輈而戮其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字面本义 "茅"指茅草,"门"为门户,组合后特指用茅草覆盖的门户。这种建筑形式常见于古代贫寒人家,《礼记·檀弓下》记载"蓬户瓮牖,编桑以为枢",可印证茅门作为简朴居所的象征。

二、礼制引申义 《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宫室制度时,将"茅门"列为诸侯宫室五门之一,特指外朝与内廷之间的第三道门,又称"雉门"。此门以茅草覆顶,体现"以茅饰门,示俭德也"的礼制思想,承载着古代礼法等级制度的建筑符号功能。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先秦建筑制度、礼制文化等领域仍是重要术语。需注意与"茅山""茅舍"等相似概念区分,后者分别指道教圣地和草屋居所,不具备礼制建筑的特殊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茅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1. 词义:指“雉门”,即古代王宫五门之一。雉门是周代宫殿制度中的第二道门,属于礼仪性建筑,常用于重要仪典或接待宾客()。

  2. 结构:

    • 茅(máo):上下结构,本义为“白茅”(一种草本植物),后也用于姓氏。
    • 门(mén):独体字,指房屋、车船等的出入口()。

历史典故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庄王曾颁布“茅门之法”,规定群臣、大夫、公子入朝时,若马蹄踩到屋檐下的排水槽(霤),需斩断车辕并处罚驾车者。此法令体现了古代宫门礼仪的严格性()。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古籍原文或相关制度考证,可参考《周礼》或《说苑》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定八项注意本察冰梨城厢麤夯翠尾错乱玷秽地层腶脩独鹤鸡羣鹅酒方贿发胄肺水肿凤晨风婆婆甘败下风贯狱过手浩露恒俗洪细洪韵和稀泥街头巷底谨谨谨裕揽儎临时性麟文卖绝霾雾妙密明明白白怒发冲冠庞统骥敲金击石色沮扇对升降舵神鸡童申酌射圃石劒室内江流十言数码挞楚逃疟腾掷提摄头香往来五诸侯显名消逝遐异谐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