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豆的意思、毛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豆的解釋

[young soya bean] 作蔬菜食用的大豆的嫩莢,因其外部覆毛,故稱

詳細解釋

大豆的嫩莢果。莢上有細毛,内含青色豆粒,可做蔬菜食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毛豆,作為漢語中一個常見的名詞,特指大豆(學名:Glycine max)在未完全成熟時采收的鮮嫩豆莢。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釋義及農業知識的詳細解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毛豆指大豆的嫩莢果,因豆莢表面密生灰白色細絨毛而得名。此時豆粒未硬化,呈鮮綠色,口感軟糯清甜,主要作為蔬菜食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892頁。

  2. 詞源與别稱

    “毛”形容豆莢表皮的茸毛特征,“豆”為豆科作物統稱。古稱“菽”或“荏菽”,但現代漢語中專指未成熟大豆的食用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6第121頁。

二、生物學特征與食用價值

  1. 植物學特性

    毛豆屬于豆科一年生草本,莢果呈扁圓筒形,長5–10厘米,内含2–4粒種子。采收期在開花後60–80天,此時豆粒飽滿但未脫水硬化。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栽培技術指南》。

  2. 營養與用途

    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每100克含蛋白質約13克。常見于鹽水煮、涼拌等烹饪方式,是東亞飲食文化的代表性食材。

    來源:中國營養學會《中國食物成分表》标準版第6版。

三、農業與文化背景

  1. 生産地位

    中國為全球最大毛豆生産國,主産區包括東北、黃淮海及長江流域,年産量超800萬噸(農業農村部2023年數據)。

    來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2023年全國大豆生産形勢分析》。

  2. 文化符號意義

    在民俗中象征豐收(如立夏嘗新豆),常見于諺語“七月毛豆八月楂”,反映農耕時序。

    來源:北京大學《中華民俗志·飲食卷》第三章。

四、權威參考延伸

毛豆與大豆的生物學關系可進一步參考:

中國作物種質信息網-大豆條目(中國農業科學院維護)

注:該鍊接為官方種質資源數據庫,實時更新大豆種質特性數據。


關鍵知識總結

特征 說明
植物學分類 大豆(Glycine max)的未成熟狀态
采收标準 莢色翠綠,豆粒飽滿未硬化
核心差異 與成熟大豆相比:含水量>70%,糖分高,脂肪低
文化關聯 東亞夏季飲食重要組成部分

毛豆的完整定義需結合植物學特性(豆莢帶毛、籽粒未熟)與食用場景(鮮食蔬菜),其權威解釋需依據詞典學規範及農業科學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毛豆是未成熟的大豆(黃豆)嫩莢,因莢果表面覆有細毛而得名,主要作為蔬菜食用。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毛豆是大豆(學名:Glycine max)的嫩莢階段,屬于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此時豆粒未完全成熟,豆莢呈嫩綠色,莢果扁平形,表面密布黃色細毛。

二、植物特征

  1. 形态:莖粗硬帶細毛,豆莢長5-6厘米,内含2-4粒橢圓形青綠色豆粒,成熟後變為黃色。
  2. 生長周期:春播品種5-6月采收,部分寒冷地區秋季成熟。

三、營養價值

毛豆富含優質蛋白、膳食纖維及多種活性成分:

四、用途與文化

  1. 食用方式:水煮、涼拌或作為菜肴配料(如毛豆炒肉、鹽水毛豆)。
  2. 經濟價值:起源于中國,有5000年種植史,是重要蔬菜作物。
  3. 象征意義:成語中比喻未成熟或發展中的事物。

五、注意事項

總結來看,毛豆兼具營養與藥用價值,是連接大豆作物與餐桌的重要形态。如需更詳細做法或成分數據,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宮白雀擺正變奏曲畢力同心逋讁嚵獠饬躬吃敲才出手村務酒怠放店伴短狐對陣封面捬循國鄽鶴軿淮白健身操健在祭韭錦衣玉食救人救徹,救火救滅蕨手屦及劍及刻本藜火羅立旅力邁出駡辱摩研泥豬瓦狗農村飄飄然披紅前配廎寫搉論少林社林蜃貝聲波生姜時暇衰蓬書格貪髒枉法跳灰驢貼地退食從容猥陋武場五鬥解酲烏青瑕玼小許屑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