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躬的意思、饬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躬的解釋

猶饬身。《漢書·宣帝紀》:“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飭躬齋精,祈為百姓。” 明 唐順之 《答俞教谕書》:“若使有獨為君子之心,則雖從事於飭躬勵行以退處,未嘗不為利塗也。”《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 士安 ,善人也,事朕於南府、東宮,以至輔相,飭躬畏謹,有古人之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躬(chì gōng)是一個文言詞彙,指整饬自身的行為與品德,強調通過嚴謹的自我約束達到修身立德的目的。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次:

  1. 字義解析

    “饬”意為整頓、規範,含修正、整肅之義;“躬”指自身、親身,引申為個人言行舉止。二字結合,直指對自我行為的嚴格規整,體現儒家“克己複禮”的修身理念。

  2. 行為指向

    強調實踐性自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整饬己身,謹言慎行”來源:《漢語大詞典》。具體表現為:

    • 端正儀容舉止(如衣冠整肅、言行合禮)
    • 恪守道德規範(如廉潔自持、慎獨修身)
  3. 精神内核

    蘊含自省與敬畏的雙重态度。如清代方苞《送李雨蒼序》中“饬躬勵行”之說,體現通過持續自我檢視提升德行的過程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其深層訴求是達到“内聖外王”的人格境界。

  4. 經典用例

    《後漢書·張衡傳》載“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其中“崇德”即需通過“饬躬”實現來源:《後漢書》。此語境中,“饬躬”成為士大夫立身之本。

範例:

古人以“饬躬如玉”喻自我修養如琢玉般精雕細琢(《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延伸)。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饬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1. 《漢書·宣帝紀》
    “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齋精,祈為百姓。”
    此句體現帝王通過端正自身行為,祈求百姓福祉()。
  2. 《漢書·成帝紀》
    “朕親饬躬,郊祀上帝。”
    描述帝王親自整肅儀容以祭祀()。
  3. 明代唐順之《答俞教谕書》
    提到“饬躬勵行”,強調通過修養自身踐行君子之道()。

三、詞義延伸

四、現代意義

雖然該詞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但現代可引申為注重個人修養與儀态,體現對自我形象和社交禮儀的重視()。

五、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書》相關篇章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冰銷霧散布侯長津赪肩掣制廚人導向澱腳绡調布動手動腳頓豁鳄海伐冰之家放茅飛車分路附庸高步官仕罐子玉駭俗毫相簧言華胄借樞急要虧紊枯蔫鹿獨杗廇毛尾南式腦漿鳥鳴澗龐洪配衣烹調僄遬輕比湫仄饒情熱騰騰三下五除二山臣十六字令收附疏闊束立屬相調鬭挺然通弊亡戶頑廉懦立無限小無涯之戚鄉會小姨娘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