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涕淚紛紛下落。語本《楚辭·劉向〈九歎·遠逝〉》:“腸紛紜以繚轉兮,涕漸漸其若屑。” 王逸 注:“涕泣交流,若磑屑之下,無絶時也。” 南朝 宋 王僧達 《祭顔光祿文》:“擥悲蘭宇,屑涕松嶠。” 南朝 梁 何遜 《與崔錄事别兼叙攜手》詩:“聞離常屑涕,是别盡凄清。”《隋書·音樂志上》:“帝潸然屑涕。”
“屑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è t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涕淚紛紛下落的狀态,形容人因極度悲傷或感動而淚流不止。
出處
源自《楚辭·劉向〈九歎·遠逝〉》:“腸紛纭以缭轉兮,涕漸漸其若屑。”
王逸注:“涕泣交流,若硙屑之下,無絕時也。”
(“硙屑”指碎末,比喻淚水如碎屑般不斷落下。)
構詞分析
文學用例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研究文獻,用于描寫深切的哀傷情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學中的情感表達,可參考《楚辭》或南朝詩文選注。
屑涕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的眼淚多而瑣碎,彙集成滴狀的樣子。
根據漢字的拆分規則,可以将屑涕拆分為“屍”、“水”和“弟”三個部首,共計9個筆畫。
屑涕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下篇》中,用于形容人的眼淚之多。
繁體字中的屑涕寫作「屑涕」,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屑涕的寫法有所不同。其古時的寫法通常為「屑」的下方寫上「水」字,然後在「水」的左邊加上「弟」字。這種寫法在古籍和碑銘中可以見到。
1. 他對着鏡子,悲傷地看着自己眼角的屑涕。
2. 風一吹,屑涕便如泉水般湧動。
組詞:眼淚、眼淚縱橫、淚如雨下。
近義詞:淚珠、眼淚、酸澀的眼淚。
反義詞:歡笑、抹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