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意思、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詳細解釋
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解釋
比喻幫助人要幫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如此一轉移間就打算個護送他們的法兒也還不難,自己也算‘救人救徹、救火救滅’,不枉費這番心力。”
詞語分解
- 救滅的解釋 撲滅。《水浒傳》第八四回:“ 宋江 引大隊軍馬,入 薊州 城來。便傳下将令,先教救滅了四邊風火。”
網絡擴展解釋
“救人救徹,救火救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調幫助他人或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徹底,不可半途而廢。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救人救徹:指救助他人時需盡心盡力,不留遺憾,确保對方脫離困境。
- 救火救滅:比喻處理緊急事件(如滅火)要堅持到問題完全解決,不能中途放棄。
二、結構與用法
- 結構特點:由兩組動賓短語組成,通過重複“救”字加強語氣,突出“徹底性”。
- 使用場景:適用于強調責任感和堅持到底态度的情境,如救助行動、危機處理或日常事務中需徹底解決的問題。
三、出處與例句
- 文學出處:
- 元代《争報恩》中提到“救人須救徹”,清代《老殘遊記》第五回也有引用。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用此成語形容周全的救援計劃。
- 例句:
“救災時需秉持‘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精神,确保災民安置和重建工作全部完成。”
四、延伸理解
-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善始善終”的推崇,與“行百裡者半九十”的哲理相通。
-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工作、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态度,強調系統性思維和責任感。
通過多部文學作品和權威詞典的記載,這一成語的核心理念得以傳承,成為漢語中倡導堅持與責任的重要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意思和來源
《救人救徹,救火救滅》是一句漢語諺語,意思是在救助他人的時候要盡力幫助到底,無論是救人還是撲滅火災。它強調了救助行為應該真正解決問題,盡可能找到并解決問題的根源。
這句諺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禮記·雜記下》中的“救人救徹,救火救肝”,後來經過演變被大家所廣泛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
《救人救徹,救火救滅》中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 救(jiù):從人(亻)部,共8畫。
- 人(rén):原字。
- 徹(chè):從彳(辵)部,共8畫。
- 火(huǒ):原字。
- 滅(miè):從火(火)部,共13畫。
這句諺語的繁體字為《救人救徹,救火救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該諺語的寫法稍有不同:
- 救:救人救徹,左右結構。
- 火:救火救滅,上下結構。
- 人:救人救徹,左右結構。
- 徹:救火救徹,上下結構。
- 滅:救火救滅,左右結構。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例句:
- 當你幫助别人時,不要止步于表面,要救人救徹。
-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隻做表面工作,而是要深入去找到救火救滅的解決辦法。
組詞
根據《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的關鍵字,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和《救人救徹,救火救滅》有相關意義的近義詞包括:
- 拯救一命,無休止地為他人提供幫助。
- 撲滅火災,将火災完全消除。
和《救人救徹,救火救滅》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
- 假裝救助,隻是表面上給予幫助而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 放任火災,不采取措施撲滅火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