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力同心的意思、畢力同心的詳細解釋
畢力同心的解釋
猶言齊心協力。 唐 陸贽 《興元論賜渾瑊诏書為取散失内人等議狀》:“畢力同心,共平多難,止土崩于絶岸,收闆蕩于橫流。”
詞語分解
- 畢力的解釋 盡力;竭力吾與汝畢力平險。;;《列子;湯問》詳細解釋盡力;全力。《列子·湯問》:“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 豫 南,達于 漢 陰,可乎?”《三國志·魏志·王粲傳》:“使海内回心,望風而願治,文武并用,英
- 同心的解釋 ∶思想或認識一緻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圓同心度 ∶共同的心願;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詳細解釋.齊心。《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唐
網絡擴展解釋
“畢力同心”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齊心協力,共同緻力于某個目标,強調團結一緻、合力奮鬥的精神。
2.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唐代陸贽的《興元論賜渾瑊诏書為取散失内人等議狀》。
- 原文引用:
“畢力同心,共平多難,止土崩于絕岸,收闆蕩于橫流。”
此處形容在危難時刻,衆人合力挽救局勢的情景。
3. 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畢力”(竭盡全力)和“同心”(團結一心)兩部分組成。
- 語法功能:通常作賓語或狀語,用于描述集體協作的行為,例如:“大家畢力同心,終渡難關。”。
4.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同心協力、勠力同心、群策群力。
(注:“勠力同心”與“畢力同心”意義相近,但“勠”字更強調“合力”的強度。)
- 反義詞:離心離德、各行其是(需根據語境推斷)。
5. 擴展信息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
- 使用場景:適用于曆史文獻、正式文書或強調團結協作的場合,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唐代陸贽的原文及《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畢力同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衆人共同努力,同心協力。下面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畢字:毛筆字,由“毛”和“必”兩個部分組成,總計14個筆畫。
- 力字:副筆字,由“九”和“力”兩個部分組成,總計7個筆畫。
- 同字:傍音字,總計6個筆畫。
來源:
《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則關于烏鴉過河的寓言故事,講述了烏鴉之間通過彙集自己的力量,共同去拽着大塊幹樹枝過河的光景,因為小烏鴉們都各自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于是幹樹枝被它們碰撞得嘩啦啦直響。所以畢力相推的故事在古代有稱之為畢力同心。
繁體:
繁體字為《畢力同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形狀會與現在不同。《辭源》記載,古時候漢字寫作《畢笠同心》,畢字為毛字上加一個聲符而寫,像是薄蓋,同時力字下半部是兩點連接而成。
例句:
1. 在困難面前,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畢力同心,共同克服。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要靠大家的畢力同心,互相支持。
組詞:
畢業、畢竟、同學、同心協力、努力等。
近義詞:
通力合作、齊心協力、衆志成城。
反義詞:
各自為戰、志不同道不合、各行其是。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