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韭的意思、祭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韭的解釋

古代以韭祭獻。《詩·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孔穎達 疏:“四之日其早,朝獻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開之所以禦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備也。”《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三年》:“辛酉,令有司以二月開冰,獻羔祭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韭”是古代一種以韭菜作為祭品的祭祀習俗,主要出現在文獻記載和禮制中。以下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祭韭”指古代用韭菜進行祭祀的行為。其中:

二、曆史背景

  1. 文獻記載
    《詩經·豳風·七月》最早提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描述周代四月用羔羊和韭菜祭祀的場景。
    宋代《續資治通鑒》和清代《清史稿》中仍有類似記載,說明這一習俗延續千年。

  2. 祭祀流程
    通常在特定節令(如立春、寒暑交替時)舉行,需将韭菜與羔羊、冰塊等共同獻祭,以祈求暑熱消減或子孫昌盛。

三、文化象征意義

韭菜被選為祭品的原因包括:

四、相關詩句補充

《夏小正》中“正月囿有韭”表明韭菜種植曆史至少2000年,印證其作為祭品的普及性。此外,《禮記·曲禮》稱“韭曰豐本”,強調其作為祭品的正統性。

“祭韭”是古代禮制與農業結合的典型體現,通過植物特性傳遞對自然和祖先的敬畏。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可參考《詩經》《清史稿》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韭

祭韭是指在農曆的立春日,人們以韭菜為祭品祭祀祖先。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習俗。據說,立春是整個農曆年的開始,人們會通過祭祀來祈求豐收和庇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祭》這個字的部首是礻,總共由8個筆畫組成。
《韭》這個字的部首是韋,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祭韭》的來源:
在中國古代,韭菜被認為是具有驅邪和辟邪*********。人們相信通過祭祀韭菜可以驅除一年的不祥和疾病,保護家人的平安和健康。

繁體字:
《祭韭》的繁體字寫作「祭韭」,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祭韭》在古代寫作「祭韯」,意思和現代相同。

例句:
祖先登仙後,子孫們每年立春都會舉行盛大的祭韭儀式,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思念。

組詞:
祭祀、祭品、韭蔥、蒜韭、韭黃。

近義詞:
祭拜、祭奠、祭祖。

反義詞:
不祭祀、不敬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