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污辱”。亦作“汚辱”。1.恥辱。《管子·形勢解》:“中無情實則名聲惡矣,修行慢易則汚辱生矣。”《史記·刺客列傳》:“ 政 所以蒙汚辱自棄於市販之間者,為老母幸無恙,妾未嫁也。”
2.指蒙受恥辱。 唐 元結 《惡圓》:“寧方為汚辱,不圓為顯榮。” 魯迅 《書信集·緻黃源》:“因思《譯文》與其污辱而複生,不如先前的光明而死。”
3.卑鄙;卑污。《管子·明法解》:“行貨財而得爵祿,則汚辱之人在官。” 宋 王得臣 《麈史·知人》:“ 齊桓公 行甚污辱,而為五霸之盛者,蓋能用 管仲 耳。”
4.指低下卑污之地。《淮南子·說山訓》:“美之所在,雖汚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5.玷辱;玷污。《漢書·司馬遷傳》:“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 宋 蘇舜欽 《與歐陽公書》:“設有自誣者,則席賓皆遭污辱矣。” 明 李贽 《答焦漪園書》:“弟既處遠,勢難遙度,但不至取怒於人,又不至汚辱此書,即為愛我。” 巴金 《光明·狗》:“像這樣怎麼能夠算做一個人呢?這豈不太污辱了這個神聖的字嗎?”
6.侮辱。《三國演義》第九回:“ 允 老邁無能之輩,不足為道;可惜将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過去我們雖然也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可是人民是被污辱被奴役的。”
7.指奸污。《後漢書·劉盆子傳》:“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 呂後 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瑞虹 見合家都殺,獨不害他,料必然來污辱。奔出艙門,望江中便跳。”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轶聞·六指人冤獄》:“新人以新郎既死,復遭污辱,遂自縊。”
“汙辱”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汙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多寫作“侮辱”,其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古今用法演變角度進行解析:
“汙”為“污”的異體字,本義指水流停滞渾濁,引申為玷染、不潔;“辱”表示羞恥、降低身份。二字組合強調通過玷污他人尊嚴施加羞辱。
普通話讀作wū rǔ(ㄨ ㄖㄨˇ)。
根據權威辭書界定,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指以污穢之物沾染他物,破壞其潔淨。
例:《史記·刺客列傳》載“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又漆身為疠,吞炭為啞,汙辱其身”,此處指故意毀傷身體以隱匿身份。
指以言行貶損他人人格尊嚴,使其受辱。
例:《漢書·司馬遷傳》言“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汙辱哉”,指忍受牢獄之恥。
先秦至明清文獻中,“汙辱”兼具物理與精神雙重含義。如《禮記·儒行》注“不汙辱君王”,強調維護尊嚴不受貶損。
當代漢語以“侮辱”為規範詞形(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專指人格尊嚴的侵害行為,如“公然侮辱他人”屬違法行為。
“汙”是“污”的異體字,故“汙辱”與“污辱”為同詞異寫。現代漢語統一用“污辱”或“侮辱”。
“侮辱”為現行标準詞,語義聚焦精神層面的貶損;“汙辱”屬曆史用字,今多見于古籍及港澳台地區書面語。
權威參考來源:
“汙辱”是“侮辱”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拼音均為wū rǔ,屬于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損害他人尊嚴
指通過言語、行為等方式貶低或羞辱他人,使其感到難堪或失去尊嚴。例如:“當衆揭短是一種嚴重的汙辱行為。”
對應英文:humiliate / insult
玷污、敗壞
表示對名譽、物品或環境的破壞或污染。例如:“貪污受賄會汙辱整個集體的聲譽。”
對應英文:defile
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專業語言學網站。
暗漠案事遨逰阿順取容半亞本钿秉燭待旦駁瑕钗橫鬓亂稱道蚩尤祠垂露出牌燈漏蝶影定刑鼎彜風德撫躬撫弄棺榇觀井祼獻鶴帳歡賞回陸将弁轎馬嬌女交娛虀腸計構九芒珠絶倫逸群課表括镞老參老粗蠡測柳棉李仙論口錨泊滅青明白了當逆推丕酒巧衛泣數行下融洽入幕水遠山遙濤泷貼正童牧猬栗為身五節憸險嚣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