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磬石的意思、磬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磬石的解釋

(1).適宜制磬的美石。《山海經·西山經》:“ 小華之山 ……其陰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為樂石。” 郝懿行 箋疏:“ 秦 《嶧山刻石》文雲‘刻茲樂石’,即磬石也。”《漢書·地理志上》“貢璆、鐵、銀、鏤、砮、磬” 唐 顔師古 注:“磬,磬石也。”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荊州記》雲:‘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亞於 徐州 。’”

(2).寺院中用以召集衆僧的鳴器。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貝編》:“ 歷城縣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膩光若滴。扣之,聲及百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長安 故宮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擊磬石而甚大,可長八、九尺……製似今雲闆之類。”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靈壁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三·宿州靈壁縣》:“ 磬石山 在縣北七十裡,山産磬石,即《禹貢》所雲‘ 泗 濱浮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磬石(qìng shí)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制磬的美石
    指適宜制作打擊樂器“磬”的優質石材,主要産自安徽靈璧縣漁溝鎮石磬山(古稱“泗濱浮磬”)。這種石材音質清脆、餘音綿長,曆史上被用于制作編磬等禮樂器具。例如,北京故宮和山東孔府陳列的編磬均以靈璧磬石制成。

  2. 寺院鳴器
    寺院中召集僧人使用的銅制或石制法器,形如半月或雲闆,敲擊時聲音可傳百裡。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曆城縣光政寺的磬石“形如半月,扣之聲及百裡”。

  3. 山名
    指安徽省靈璧縣北部的磬石山,因盛産磬石得名,與《尚書·禹貢》中“泗濱浮磬”的記載相關。


二、曆史與文化


三、其他延伸

總結來看,“磬石”一詞融合了地理、曆史、音樂和宗教文化内涵,核心指向靈璧特産石材及其衍生用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磬石》一詞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磬石(qìng shí)是指古代用來敲擊樂器的一種石頭,形狀呈長方形或方形,上面有許多定音的凹槽。它是古代音樂器材之一,用于打擊時發出悅耳的音響。 《磬石》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拆分部首:石(dàn) - 筆畫數:磬(12畫),石(5畫) 《磬石》的來源和繁體字形 《磬石》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常用磬石來敲擊磬、鐘等樂器,以演奏音樂。繁體字形為「磬石」,與現代簡化字形保持了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磬石」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楚國的一些古代文獻中,常用「碣石」(jí shí)來指代磬石。不同時期和地區對于漢字的字形有所變化,這也是中國漢字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磬石》的例句 1. 古人常用磬石來打擊樂器,營造出悅耳的音樂聲。 2. 磬石是中國古代音樂器材中的一種,具有獨特的音響效果。 與《磬石》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相關組詞:磬台(樂器上用來擱置磬石的台子)、磬法(指演奏磬的技法) - 近義詞:石磬、鐘磬(指古代用來敲擊樂器的石頭或鐘) - 反義詞:木魚(指另一種古代敲擊樂器,由木材制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