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殄絕的意思、殄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殄絕的解釋

滅絕。《北齊書·神武帝紀下》:“臣若不盡誠竭節,敢負陛下,則使身受天殃,子孫殄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不知如何罪業,遂至殄絶祖宗之祀?”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夫 中國 在昔,本尚物質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澤,日以殄絶,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殄絕(tiǎn jué)是一個具有強烈否定色彩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徹底滅絕、完全斷絕,強調事物被連根拔起、不複存在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用法及源流:


一、核心釋義

  1. 徹底滅絕,完全消滅

    指從根本上摧毀或消除某事物,使其完全消失。多用于描述宗族、生命、傳統等抽象或具象事物的終結。

    :《尚書·畢命》“商俗靡靡,餘風未殄”(後引申為需徹底革除)。

  2. 斷絕,消失

    強調連續性或傳承性的中斷,含不可逆轉之意。

    :《史記·匈奴列傳》“殄絕無遺育,無使易種于茲邑”(指徹底鏟除後代)。


二、字源與構詞分析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殄絕”釋義為“滅絕;斷絕”,引《漢書·王莽傳》“殄絕其命”佐證其“徹底消滅”之義 。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完全斷絕”,例舉《左傳·宣公二年》“敗國殄民”(“殄”單用同義)。

  3. 《尚書》注疏:

    孔穎達疏解“殄絕”為“斬盡無遺”,強調不留餘地的終結 。


四、現代使用場景

雖屬文言詞,但可見于嚴肅語境: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鍊接(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官網介紹

  3.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殄絕”屬高階文言詞,承載“徹底根除”的強烈語義,需結合古籍用例與權威辭書釋義精準理解。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莊重性,避免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

“殄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詞義

“殄絕”意為滅絕、徹底斷絕,強調事物或現象的完全消失或終止。該詞由“殄”和“絕”兩個同義字組成,均含“盡、滅”之意,疊加使用加強語氣。

二、字形與字源

三、文獻用例

  1. 曆史典籍
    《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中“子孫殄絕”指家族血脈斷絕;《淮南子·本經》用“殄世”表示絕嗣。
  2. 文學創作
    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以“殄絕”批判傳統文化的消亡。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消亡,如文化、宗族、制度等,例如:

五、近義詞辨析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字源工具書進一步探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暗息白灰避祿賓長償達朝夕共處騁勞赤缇蹰踟戳咕初歲大雷雨鼎司狄騠發鮮風流奉粟風止奮勉荴露福胙概複港口吞吐能力告止幡根牙官法帖和南剿蕩解典庫計律雞鳴壺狷察考究量能珑蔥顱骨邏人陸生畫弭服拿搭盤領疲疴前清清鄉團青霄翼弱口三典慴服審結市舶務舐犢之愛虱蠱述宣私逃田圃剔除通行證蛻嬗網戶細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