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涼的意思、後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涼的解釋

十六國 之一。氐族 呂光 于公元386年據 涼州 ,稱 酒泉公 ,國號 涼 ,建都 姑臧 ,史稱 後涼 (公元386年-403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涼是十六國時期由氐族呂光建立的政權,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1.基本概況

2.建立背景

呂光早年追隨前秦苻堅,因戰功顯赫被委以重任。382年,苻堅派其率軍征讨西域,降服龜茲等30餘國。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呂光趁機占據涼州,于386年自稱涼州牧,逐步建立政權。

3.疆域範圍

全盛時控制今甘肅西北部、甯夏西部、青海東北部及新疆部分地區,但後期疆域大幅縮水,僅剩姑臧周邊。

4.政治動蕩與滅亡

5.曆史評價

後涼雖短暫,但作為十六國中控制西域的重要政權,對西北地區的曆史發展有一定影響。其興衰也反映了十六國時期政權更疊的典型特征——依賴軍事強人、缺乏穩固統治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或君主事迹,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涼》的意思

《後涼》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主要指的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政權,即五胡亂華時期的後涼(公元384年-403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涼》的拆分部首是:後(辶)和涼(冫)。

後的筆畫數為7,涼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後涼來源于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曆史。該政權由匈奴人馮跋建立,在今天中國甘肅省一帶建立了政權并取名為後涼。

後涼的繁體字形為「後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後涼》的漢字可能和現在稍有不同,但大緻相似。由于曆史變遷和字形演變,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

例句

1. 公元386年,馮跋在甘肅建立了後涼政權。

2. 在後涼時期,經濟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組詞

後代、涼州、涼山、後期

近義詞

後郭(曆史上的另一個政權)

反義詞

前秦(曆史上的另一個政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