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陬海澨的意思、山陬海澨的詳細解釋
山陬海澨的解釋
[remote area;faraway area] 遙遠偏僻的地方
山陬,山腳;海澨,海邊
詳細解釋
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 清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序》:“山陬海澨,弇陋寡儔,有志之士,生於其間,誰為祓濯而振起之乎?”
詞語分解
- 山陬的解釋 山角落。借指山區偏僻處。 明 高道素 《上元賦》:“洵山陬之寂寞,亦炎熱之喧填。” 清 李漁 《意中緣·赴任》:“料想那皇都,定不比山陬小邑。”
- 海澨的解釋 海濱。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遊山>》:“且泛 桂水 潮,映月遊海澨。” 宋 陸遊 《書歎》詩:“伏櫪天涯老,吞舟海澨橫。” 鄭觀應 《盛世危言·防邊下》:“鄙人生長海澨,精識洋情
網絡擴展解釋
“山陬海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偏僻的地方。其中“陬”(zōu)意為山腳或角落,“澨”(shì)指水邊,組合後形容地理上的偏遠區域。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清代王晫《今世說·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意指官員到偏遠之地仍重視人才。
- 明代诏書中亦有類似用法,如萬曆二十七年诏書提及“海澨山陬,皆我赤子”,強調國家疆域之廣。
3.用法與特點
- 詞性:名詞性成語,多作賓語或定語,如“生于山陬海澨”。
- 近義詞:天涯海角、窮鄉僻壤。
- 語境: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突出地域的荒遠或交通不便,如“數十年前,吃煙者十人而二三;今則山陬海澨,男女大小,莫不吃煙”,反映習俗傳播之廣。
4.示例與延伸
- 清代王先謙曾用“山陬海澨,弇陋寡俦”,表達對偏遠地區文化匮乏的感慨。
- 現代可引申為形容信息或資源難以覆蓋的邊遠地帶。
該成語通過地理意象強調“偏遠”,兼具文學性與曆史性,適用于描述空間距離或文化隔閡。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陬海澨》的意思
《山陬海澨》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某個地方山勢險峻,海洋波濤洶湧澎湃的情景。這個詞常用在文學作品中,用以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陬海澨》中的字符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山:部首為山,總筆畫數為3。
- 陬:部首為阝,總筆畫數為8。
- 海:部首為水,總筆畫數為9。
- 澨:部首為氵(水的變體),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字
《山陬海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描述山海景色的詞語,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繁體字為「山陬海澨」,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山陬海澨》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整體依然是山、陬、海、澨這幾個字的組合,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座小島周圍山陬海澨,景色壯麗,讓人心曠神怡。
2. 登上那座山陬,遠眺蔚藍的海澨,仿佛置身仙境。
組詞
與《山陬海澨》相關的組詞有:
- 山水:形容美麗的山和水。
- 陬波滔天:形容海浪洶湧澎湃。
- 海灣:形容海洋呈彎曲狀的水域。
近義詞
與《山陬海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反義詞
與《山陬海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