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绮琴之省稱。泛指琴。 南朝 齊 謝朓 《曲池之水》詩:“鳥去能傳響,見我緑琴中。” 唐 韋應物 《拟古》詩之九:“碧草生舊迹,緑琴歇芳聲。” 唐 趙抟 《琴歌》:“緑琴製自桐孫枝,十年窗下無人知。”
“緑琴”(綠琴)是漢語古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綠绮琴的簡稱,後泛指名貴的琴。綠绮琴是古代名琴之一,相傳為漢代司馬相如所有,因梁王賞賜而得名(、3提到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獲賜綠绮琴的典故)。
詞源
源自漢代司馬相如的綠绮琴,後成為琴的代稱。如南朝謝朓《曲池之水》中“見我緑琴中”,唐代韋應物《拟古》中“緑琴歇芳聲”,均以“緑琴”指代琴。
詩歌意象
常象征高雅藝術或知音難覓。如唐代趙抟《琴歌》中“緑琴制自桐孫枝,十年窗下無人知”,暗喻才華未遇賞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曆史記載,可參考《飛煙傳》《玉如意賦》等文獻(部分内容見于、5)。
緑琴指的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民族樂器,也被稱為筝。它由大約13至25根或更多個不同音高的弦與一塊共鳴箱組成。緑琴是一種兩用樂器,既可以彈奏,也可以撥弄。它的音色悠揚,用手指彈奏琴弦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
緑琴的部首為糸(絲部)和玉(王部),部首糸表示與絲相關,部首玉表示與玉石相關。緑琴共有20個筆畫。
緑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統音樂發展過程中。最早的緑琴出現在戰國時期,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古代樂器,被廣泛用于民族音樂和演奏。
緑琴的繁體字為綠琴。
在古代,緑琴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一種古代寫法是綠琴,其中的“琴”字在上面有一個獨立的“玉”字構成。
1. 我喜歡用緑琴演奏古代音樂。
2. 他的演奏技巧使得緑琴的音色更加動人。
緑琴的相關組詞有:緑琴曲、緑琴師、緑琴家等。
緑琴的近義詞包括筝、古筝,它們都是指同一種樂器。
緑琴沒有具體的反義詞,但可以與其他類型的樂器進行對比,如弦樂器和管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