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時的意思、識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時的解釋

見“ 識時務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認清當前形勢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強調對客觀環境、時代潮流的敏銳洞察和正确判斷。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分析及文化内涵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礎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識時(shí shí):

指能認清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觀形勢。常與“達務”“通變”等詞連用,體現審時度勢的智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182頁。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補充:

識時:

明察時勢,知曉時機。多用于形容人具有預見性和適應性。

例句:“識時務者為俊傑”(《三國志·諸葛亮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78頁。


二、語義分析

  1. 字義拆解

    • 識(shí):認知、辨别,如“識别”“見識”。
    • 時(shí):時機、時勢,如“時局”“時代”。

      組合後強調對時空背景的深刻理解,而非被動順應。

  2. 引申内涵

    • 實踐智慧:需結合現實動态調整行動(如《孫子兵法》“知彼知己”)。
    • 價值判斷:含褒義,贊許能順應曆史規律者(如“識時達變”)。
    • 文化基因:儒家倡導“通權達變”,道家重視“與時俱化”,均與“識時”精神契合。

三、典型用法與例句

  1. 曆史語境

    “賢者識時,愚者守舊。”(《後漢書·張衡傳》)

    釋義:智慧之人洞察時勢,愚鈍者固守陳規。

  2. 現代應用

    企業家需識時而行,緊跟數字化轉型浪潮。

    釋義:把握時代機遇,調整戰略方向。


四、文化關聯

“識時”常與以下概念聯動:


權威參考

  1. 詞典依據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2. 經典文獻

    • 陳壽. 《三國志》. 中華書局, 2006.
    • 劉勰. 《文心雕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識時”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識時務”相同,指能夠認清形勢、順應時代潮流,常用于表達對時局的敏銳判斷和靈活應對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源構成
    “識時”由“識”(shí,意為認識、辨别)和“時”(shí,指時間、時勢)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辨識時勢”。

  2. 實際含義
    根據、、等來源,“識時”是“識時務”的簡寫,強調通權達變、審時度勢的能力。例如:

    • 曆史人物如張之洞“識時”表現為對維新派利弊的清醒認知;
    • 現代用法中,多指在複雜環境中做出符合現實的選擇。

二、延伸用法

  1.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 反義詞:墨守成規、不識時務。
  2. 語境示例

    • “民進黨中識時務者不在少數”,體現對政治現實的靈活态度;
    • “為人當識時”,強調個人需適應時代變化。

三、權威來源佐證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完整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茇葀版瓦編民表救讒口朝事察照承迎翠被豹舄代耕凡格坊陌官法帖古色韓憑城和雍和贽滑距悔親焦苦駕雲加枝添葉節神結绶借支禁海盡心竭力九位寄心炕柴竈魁俉來廷老哥兒們亮鐘連片黎飾埋沒母君内朝官輕骛清雅清罇沁人心肺琴韻認奴作郞熱騰騰揉革手起刀落熟錦伺閑孫陽泰山梁木他媽投獻外癰委密文刻相一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