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 王弼 注:“三與己睽,故曰睽孤也……雖在乖隔,志故得行,故雖危無咎。”睽,同“ 暌 ”。後用以指分離;乖隔。 明 唐順之 《答茅知縣鹿門》:“同心共濟,歡然無間,則既免于暌孤之吝,而果獲利元夫之吉矣!”《明史·部履淳傳》:“高亢暌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檻之罰,儒臣虛納牖之功。”又《鄭三俊傳》:“上下暌孤,足為隱慮。”一說,“暌孤”指遺腹孤,離家在外的孤子。參閱 高亨 《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暌孤”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周易大傳今注》及《明史》相關條目(來源:)。
《暌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孤獨、寂寞”。這個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處于孤獨的狀态,感受到内心的寂寞與空虛。
《暌孤》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和“子字旁”,分别代表了“心”和“子”。其中,“心字旁”的拼音是“xīn”,表示心髒;“子字旁”的拼音是“zǐ”,表示兒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目前我不清楚《暌孤》這個詞的确切來源,但可以猜測它可能是由古時的人們根據心理感受而創造的詞語。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面臨孤獨和寂寞的狀态,這個詞可能是用來表達這種心情的。
《暌孤》的繁體字是「悸孤」。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寫作《暌孤》的方式是「暌孤」。
1. 他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感到了暌孤。
2. 學習的壓力讓他越來越感到暌孤。
3. 在寒冷的冬夜裡,他孤獨地坐在家中,心中充滿了暌孤的情感。
組詞:孤獨、寂寞、孤單、孤寂、寂靜、孤獨寂寞、寥寂。
近義詞:孤獨、寂寞。
反義詞:歡樂、熱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