缗綿的意思、缗綿的詳細解釋
缗綿的解釋
脫衣相覆。《方言》第六:“ 吳 越 之間,脫衣相被,謂之緡緜。” 郭璞 注:“相覆及之名也。”
詞語分解
- 缗的解釋 缗 (緡) í 古代穿銅線用的繩子。 釣魚繩。 古代計量單位:錢十缗(即十串銅錢,一般每串一千文)。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網絡擴展解釋
“缗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mín mián
- 結構:“缗”為左右結構,“綿”為左右結構。
- 含義:指“脫衣相覆”,即脫去衣物互相覆蓋。此詞源于古代吳越地區(今江浙一帶)的方言用法,表示一種相互遮蓋的行為。
2.文獻出處
- 出自漢代揚雄的《方言》第六卷:“吳越之間,脫衣相被,謂之緡緜。”
- 晉代郭璞注釋為:“相覆及之名也。”即通過衣物互相覆蓋來達到遮蔽或保護的目的。
3.現代應用
- 該詞屬于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方言或古代文獻時可能涉及。
- 網絡釋義中将其歸類為“漢語詞語”,但未見于現代常用詞典,需結合古籍理解。
“缗綿”是古代吳越地區的方言詞彙,本義為脫衣相覆,帶有地域性和曆史性特征。如需進一步探究,建議查閱《方言》原文或相關訓诂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缗纈的意思
缗纈(mín suī)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縱橫交錯、交錯交織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缗纈由“纟”(纟字頭,表示與纖維相關)和“練”(表示纖細的繩子)組成。
缗纈的拼寫中有10個筆畫。
來源
缗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織布工藝。當紡織品在織造過程中,紗線縱橫交錯、交織在一起形成織物的花紋時,就産生了缗纈的意象。
繁體
缗纈的繁體字為緡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缗纈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分為“缗”和“纈”兩個字,其中“缗”字由“豆”、“方”、“言”組成,表示用繩索懸挂;“纈”字由“纟”、“産”、“日”組成,表示紡織。
例句
他穿着一件缗纈紋樣的衣服。
組詞
缗纈線、缗纈編織、缗纈圖案。
近義詞
縱橫交錯、交錯紋理。
反義詞
整齊一緻、平整無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