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記錄聲音并重放的磁帶。 劉心武 《鐘鼓樓》第三章十一:“錄音機是新的,錄音帶也是新的。”
録音帶(現簡體寫作“錄音帶”)是漢語中表示一種磁性錄音載體的标準術語,指利用磁性材料記錄聲音信號的帶狀存儲介質。以下從詞典釋義、技術特征及曆史應用三方面進行解釋: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錄音帶:表面塗有磁性物質的塑料帶子,用來記錄聲音。可通過錄音機錄制或播放音頻内容。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權威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基材為聚酯薄膜(如滌綸),表面塗覆氧化鐵(Fe₂O₃)等磁性粉末,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聲電信號轉換。
常見卡式錄音帶(Compact Cassette)标準時長有60分鐘(C-60)、90分鐘(C-90)等,帶寬3.81毫米,帶速4.76厘米/秒。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
參考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
20世紀中後期作為主流音頻載體廣泛用于:
例證:1980年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英語講座》配套磁帶發行量超百萬盒。
來源:國家博物館《科技革新與生活變遷》特展文獻
術語規範說明: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録”已簡化為“錄”,但“錄音帶”作為專業術語在學術文獻中保持簡體書寫标準。
“録音帶”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lù yīn dài,注音為ㄌㄨˋ ㄧㄣ ㄉㄞˋ。
基本定義
指一種可以記錄聲音并通過設備(如錄音機)重放的磁性存儲介質,即通常所說的“磁帶”。
用途與特點
主要用于音頻的錄制與播放,需配合錄音機使用。其表面塗有磁性材料,通過電磁原理實現聲音信號的存儲和還原。
文學引用示例
作家劉心武在小說《鐘鼓樓》中提到:“錄音機是新的,錄音帶也是新的。”,體現了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
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用法,可參考詞典工具。
鏊戰百克班劍襃納暴威保準踣颠蒼鳥從惡是崩大皥倒語跌屑屑幹霄蔽日槁工公揖鈎鎌觀眉說眼貴僚過獎歡頭國價末見風澆醨急促菨蒌精薄赍詣課與狂海連檐緑旗馬祭鳴榔逆族農産品女巫巧文輕剽曲别針驅疠仁笃人精上道省節神往社評嗜尚石弦鼠屎算刻攤飯桃花洞藤纏佻巧通草花通惑同門異戶頑厚汙庳鹹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