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霄蔽日的意思、幹霄蔽日的詳細解釋
幹霄蔽日的解釋
猶幹雲蔽日。 清 何紹基 《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奇松古柏,幹霄蔽日,真氣真骨真形,豈待渾成于影哉!”
詞語分解
- 幹霄的解釋 高入雲霄。 唐 劉禹錫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十韻》:“便有幹霄勢,看成構廈材。” 宋 葉適 《溫州社稷記》:“數十百年,其大百圍,其崇幹霄,民無敢不肅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 蔽日的解釋 遮蔽日光。《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幹霄蔽日,誠巨樹也,當求尺寸之材,必後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
網絡擴展解釋
“幹霄蔽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gàn xiāo bì rì
- 字義分解:
- 幹:觸及、達到(如“直幹雲霄”);
- 霄:天空;
- 蔽:遮蓋;
- 日:太陽。
- 整體含義:形容樹木高大茂密,直沖雲霄,遮蔽陽光。後也比喻人的才能或威望超越常人,令人望而生畏。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清代何紹基《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奇松古柏,幹霄蔽日,真氣真骨真形,豈待渾成于影哉!”。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寫自然景觀或比喻傑出人物。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幹雲蔽日、遮天蔽日、濃蔭蔽日。
- 比喻延伸:既可形容自然景物(如參天古樹),也可引申為形容人的才能或氣勢非凡(如“其威望幹霄蔽日”)。
例句參考
- 原始用例:“奇松古柏,幹霄蔽日”。
- 現代造句:“這片原始森林中,千年古木幹霄蔽日,仿佛置身于綠色穹頂之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語境用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古文典籍中的相關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霄蔽日,這個詞彙意為太陽升起時天空一片光明,遮蓋了整個天空,形容陽光明媚、光芒四射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幹(幹字的部首為幹,總計2畫)、霄(霄字的部首為雨,總計17畫)、蔽(蔽字的部首為艹,總計14畫)、日(日字的部首為日,總計4畫)。
根據研究,幹霄蔽日來源于《尚書》中的古文,用以形容天空明亮,陽光耀眼的意象。在繁體中,該詞彙的寫法和簡體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變化,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例句:陽光明媚,萬物在其下煥發生機,幹霄蔽日。
一些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幹天霄地、蔽日遮天、日光照耀等。
近義詞有:光芒四射、陽光明媚。
反義詞可以是:烏雲密布、陰霾沉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