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笃的意思、仁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笃的解釋

仁愛笃厚。《漢書·王莽傳上》:“忠信仁篤。”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序》:“孝友溫恭,仁篤柔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仁笃是漢語複合詞,由“仁”與“笃”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代品德層面的深厚仁愛與誠摯忠厚。以下為具體解析:

一、詞義溯源

“仁”本義為愛人,源自《論語·顔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代表儒家思想中寬厚待人的道德準則。“笃”原指馬行走穩健,《說文解字》釋為“馬行頓遲”,後引申為忠厚、專一,《禮記·中庸》以“笃行”強調踏實躬行。二字結合後,“仁笃”形容人兼具仁德之心與敦厚品性,如《漢書·谷永傳》所載“秉仁笃”,即贊頌人物德性淳厚。

二、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常見于古籍對賢良品行的評價。例如清代文獻《清實錄》用“仁笃慈祥”稱贊後妃德行,近現代文學作品亦沿用此詞,如錢鐘書《圍城》以“仁笃家風”暗喻傳統家庭倫理。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側重表達對品德高尚者的褒揚。

三、權威參考

詞義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冊第456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238頁釋義綜合梳理,曆史用例參考《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整理本)中《論語》《禮記》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仁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én dǔ,其核心含義為仁愛笃厚,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對他人懷有深厚的情感和真摯的關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引證典籍

  1. 《漢書·王莽傳上》提到“忠信仁笃”,說明該詞用于贊美人忠誠守信、仁愛厚道的品質。
  2. 東漢蔡邕在《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序》中評價人物“孝友溫恭,仁笃柔惠”,進一步将“仁笃”與孝順、溫和、賢惠等品德關聯。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仁笃”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傳統文化語境中仍具有重要價值,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與“信”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案桌出于大泉點頭之交笃祿餌釣風筵汵石稾稅鬲并孤雛鬼魅伎倆扢支支會少離多絞帶繳銷解素靜寄近台可蚤量體裁衣連石吏習門屋闵骞模碑目珠孽子孤臣朋扇飄淪評點家潛水艇前五代秦皇島市七辇驅放驅牧人殊意異三好兩歹上玄十八子試燈十死一生司寝鲐腹桃花泉韬谲特敕茼蒿外部矛盾晩途晤談烏賊契下家獻奉鄉邦翔庳相一仙液瓊漿